中国文化产业网>领导关怀>

领导关怀

[第5届]靠创意跳出“血拼红海”

2009-05-16    来源:晶报    

  厉无畏接受晶报记者采访。

晶报首席记者 陈 冰/文 记者 高 雷/图

昨天晚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厉无畏接受晶报专访,就创意经济的前景、文博会带来的成效、深圳“设计之都”的效应、如何看待“山寨”产品、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经济转型的机遇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认识创意经济的魅力

晶报:在金融危机中,创意产业正成为一个热词。有的地方说“文化创意产业”,有的地方称作“创意产业”,也有地方叫做“文化产业”,您认为哪一种说法比较科学?

厉无畏:怎么提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认识创意产业的实质。我想我们还是采纳国际认同的提法为好,就是“创意产业”,最早由英国人提出,现在成为国际通用的词汇。创意产业是以个人的智慧为主,必须要有知识产权,也必须要能创造财富和创造就业。

晶报:您说经济转型中“要创意,不要血拼”,可否详细说说?

厉无畏:我们经常看到“血拼”的现象,经济生活的“血拼”不仅是商场的降价销售,更是企业普遍把降低成本作为经营的主要方式,当然也包括很多重复建设项目,结果我们以最低成本为世界生产着各类商品。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红海的竞争,就是大家血拼,要跳出这个红海,只能依靠创意,提升价值。

提升价值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两大引擎。科技创新可以增强产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文化创意则是增加新的观念和精神价值。通过文化创意,产品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同样,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文化创意,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另外创意还可以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传统产品在市场上疲弱后,创意产品则让人眼睛一亮,色彩调节心情,结构令人舒爽,造型充满想象,从而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进而拓展市场。

我很认同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的一句话,“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科学与文化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又汇合,所以最高的境界就是科学与文化相结合。”

晶报:创意产业人们说的比较多,而“创意经济”还是一个新概念,而您这个概念的倡导者,能谈谈吗?

厉无畏:我们现在正处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的转型中,更高级的转型是从创意经济向创意社区、创意城市、创意国家转变。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设计、时尚、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以及电视、广播等诸多部门。创意产业的发展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创意产业本身,更在于创意成果作为新的投入要素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

创意经济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金融、科技等属支持产业,餐饮、旅游、娱乐等属于配套产业,还有其它衍生产业。过去我们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的代价很大,现在要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能通过创意经济实现。创意经济是开发人类的主体资源,通过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少消耗自然资源,所以是一个以人为本、高文化附加值、低消耗高产出的环保型新兴经济。在创意经济发展基础上,就可进入创意社区、创意城市、创意国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性国家。

文博会将给深圳汇聚创意

晶报:您在学术报告中经常提到深圳在创意产业发展上的贡献,您认为深圳能成为创意城市吗?

厉无畏:深圳是移民城市,具有成为创意城市的多重优势。深圳市的领导对创意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文化立市战略,对各种创意活动充满包容,可以说政策环境很好。从地缘上讲,深圳与香港很近,世界上很多创意都会自然地延展到深圳,深圳有和国际交流的便利条件。从市民结构上看,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全国各地的青年和创业者汇聚于此,很容易碰撞出新的创意。从改革开放的历史来看,深圳是改革创新的先锋城市,深圳的血管里流着创新、创意的血,这是深圳走向创意之城的文化优势。

晶报:也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缺乏文化创意之城的条件,您怎么看待?

厉无畏:什么文化沙漠!谁说深圳没有文化?深圳可能没有传统文化的积淀,却有丰富的现代文化资源,最美的图画恰恰能够在白纸上画成,在“文化沙漠”上成就。深圳的文化资源不仅来自市民们携带的各地的文化精神,也来自世界各地,像世界之窗、华侨城、欢乐谷等都显现着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政府的推动,民间的努力,都会让深圳在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上向创意经济转型,进而走向创意城市。

晶报:您这是第几次参加文博会?文博会能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吗?

厉无畏:由于过去安排不过来,我今年是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文博会本来是创意产业,和上海的世博会一样,需要策划和设计,可以吸纳大量的世界资源,汇聚创意,启发创业者的想像力,对推动深圳的发展和创意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文博会能起到“汇聚创意资源、展示创意成果、拓宽创意视野、共享创意生活”的作用。

晶报:深圳市去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设计之都”称号,这对深圳意味着什么?

厉无畏:深圳荣膺“设计之都”称号,意味着深圳在设计方面有更便利的资源培植,聚集国内外设计人才、设计公司,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当然要把创意产业、设计产品推向国门之外,走出去,在设计和策划上一定要考虑世界各地的文化情趣,要研究别人。看看国外的创意产品是怎样走进我国的,就知道我们输出文化产品该做什么。比如“功夫熊猫”走进我国,人家可是研究了“熊猫”和“功夫”的文化理念,并且以创意进一步演绎,结果我们都很喜欢。深圳的设计产品走出去,一定要研究别人的文化和口味。

另外,深圳的设计产品和创意产业要走出去,还要建立很好的支持系统。政府、金融、媒体都要以各种方式予以支持。韩剧出口,韩国政府就予以大力支持。你想往哪个国家的市场打,政府应承担翻译的费用。

对“山寨”要理性看待

晶报:您多次强调发展创意产业,要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那么怎么看待越来越多的“山寨”产品?

厉无畏:无论是高科技产品也好,还是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要。没有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就不能发展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我们现在的保护系统还不够全面,知识产权保护应当更加周全些。

对待“山寨”产品,关键要看是不是违法,是不是侵权。有些“山寨”产品,是纯粹的模仿和偷盗,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只要违法和侵权,就要依法严厉追究。但也有一些“山寨”产品,是有创新和创意的,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只要不违法,不违犯四项基本原则,还应允许它们存在和发展。

经济复苏很漫长

晶报:您认为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见底了吗?怎样看待经济复苏?

厉无畏:去年底我就提出,中国和世界经济在5、6月见底。从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统计看,也已出现好转迹象。美国等国也认为,到5月底经济就见底了。见底,就是阻止住了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空前的,但全球联手挽救经济衰退也是空前的。政府救市的成效不可能立即见效,大约会有3个月到半年的滞后期,这段时间市场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经济见底不等于经济恢复,包括中国的经济,恢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短期内中国可以通过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要有持续发展,还需要创新以及结构优化。

但是经济真的好转,需要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世界都需要突破的,一是能源技术,二是生物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所做的基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看到趋势,深圳总能抓住。

晶报:另一个比较热门的经济话题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有人说现在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好时机,要制定一个为期5年的时间表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的学者则反对。您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怎么看待?

厉无畏: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是在提高,我们现在可以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算中用人民币结算,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由兑换是国际货币的前提,这一步不走不行,但也不能操之过急。我认为用5到10年的时间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时间段。

我们经常看到“血拼”的现象,经济生活的“血拼”不仅是商场的降价销售,更是企业普遍把降低成本作为经营的主要方式,当然也包括很多重复建设项目,结果我们以最低成本为世界生产着各类商品。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红海的竞争,就是大家血拼,要跳出这个红海,只能依靠创意,提升价值。

——厉无畏论文化创意对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对待“山寨”产品,关键要看是不是违法,是不是侵权。有一些“山寨”产品,是有创新和创意的,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只要不违法,不违犯四项基本原则,还应允许它们存在和发展。

——厉无畏谈“山寨”产品

□人物简介

厉无畏

1942年11月生,浙江东阳人,民革成员,1966年9月参加工作,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工业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他是中国创意产业理论的先驱,被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评价为“一位能够推动中国创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实力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