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河南省

[第6届]中原文化产业踏上“大跳板”

2010-04-27    来源:深圳商报    

这里有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武术圣地登封……然而河南省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却说,“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是与深圳文博会同步的。”4月23日至25日,本报记者随文博会回访小组来到文化大省河南,不仅在这里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文明,更见识了当代河南重用和巧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雄心与举措。

在前几届文博会上收获近26亿元文化产业大单的河南省在深圳尝到了“甜头”,今年将携96亿元项目再临盛会。会聚四海客商的文博会,成为河南文化产业揽资金、扩影响、赢实绩的“大跳板”。一向沉稳厚重的中原文化,通过文博会实现了梦想中的轻盈起飞。

揽资金:

“撬动”沉睡的项目

“没有在第三届文博会上签订的那个5800万元的大单,就不会有大家眼前这个文化公园。”开封市万岁山主题公园市场部经理杨长坤对本报记者说。

万岁山原是北宋著名皇家园林,成为宋代全国山水奇景的一个缩影,后被历代战火损毁。2000年后,开封市决心将这一历史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但一直苦于缺乏资金来源而无法启动,所以只能任其“沉睡”在那里,坐视发展旅游文化的机会白白流失。直到2007年,开封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组团来到深圳,参加文博会。结果,正是在那届文博会上,万岁山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被深圳巨昌公司看中,一举签下合同,万岁山宋文化主题公园项目终于被“撬动”。

河南从2006年第二届文博会开始组团参展,截止到去年,该省在文博会上共签约文化产业项目19个,合同资金25.986亿元,目前已有投资额超过4亿元的6个项目建成,除了万岁山宋文化主题公园外,还包括有线电视入村、唢呐艺术学校、商丘文化广场、红旗渠旅游文化配套项目、殷都夏令营等。另有规模达6亿元的开封延庆观景区、电视剧《赵宋王朝》、开封鼓楼复建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扩影响:

文化优势变“真金白银”

在即将到来的第六届文博会上,河南省开封市所属10个区县的书记、区(县)长们都将来到深圳,为各自区县的文化产业发展“取经”。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树田告诉记者,让这些“父母官”们全部到深圳去,为的是在文博会这个面向世界的文化大平台上开眼界,长见识,转变政府官员的文化产业观念,扩大开封文化的影响力。

高树田认为,虽然开封在文博会上成交了不少项目,但在他看来,文博会传递出的丰富信息、现代产业概念和各地百舸争流的文化产业形势带给开封人的理念冲击更加巨大。他清楚地记得,在第三届文博会上,当开封的政府官员们看到那些令人眼花缭乱、创意迭出的项目时,许多人感叹:原来文化产业可以这样搞!高树田说,文博会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犹如中国文化产业的“信息港”,折射着国内文化产业价值观的衍变历程。

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表示:“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深圳文博会是同步的。我们正是从文博会上认识到,中原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原来可以变为‘真金白银’,必须充分挖掘文化产业潜力,方能切实推动中部经济的崛起。”

赢实绩:

中原文化之“福地”

“《风中少林》到目前已巡演500多场,成为国内效益最好的舞台艺术作品之一,取得了沉甸甸的实绩,这都离不开4年前与文博会的那次结缘。”郑州歌舞剧院院长张向荣告诉记者。

作为河南当代演艺文化的精品,舞剧《风中少林》早在2006年的第二届文博会上便来到了深圳,作为文博会艺术节的开幕演出与观众见面,并在深圳会展中心的演艺馆中进行展示推介。结果,《风中少林》成为那届文博会上的亮点,演出邀约不断,郑州歌舞剧院还与深圳市演出公司签订了协议,由深圳市演出公司作为该演出的国内总代理和国外一级代理,全权负责该剧的市场推广运作,帮助其拓展海内外市场。如今,《风中少林》不仅在国内进行了多轮巡演,而且先后“出口”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

面对即将到来的第六届文博会,河南早做准备,目前已确定将在第六届文博会签约的项目31个,项目总额达96亿元,相当于河南省参加前几届文博会签约金额总和的近4倍。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说:“空前的参展规模和扎实的签约项目,证明了河南省对文博会的重视和信赖。文博会堪称中原文化的‘福地’。”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56205号-4 Copyright © cnc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