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文博会推进文化产品出口,拉动产业投融资,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吸引了数以百万人关注的目光
深圳园岭小学的"环保小天使"走进文博会,和少数民族姑娘交流想法,携手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记者邱海彬摄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沈清华王轲真)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文博会掀起一场完美的"文化风暴",风暴中心虽然处于南国深圳,但影响所及早已超出整个中国,波及世界。
从对文化产业各个"要素"的拉动,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场风暴的"能量":在一次次金额巨大的签约中,我们看到了它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和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推动;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展位上,我们看到了它对创意产业的促进;在一场场思维碰撞的论坛中,我们看到了它对文化产业研究的激励;在座无虚席的剧场,在场馆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中,我们看到了它对文化消费的拉动……
文博会赢得了数以亿计关注的目光和潮水般涌来的好评:北京视博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杨文元说:"参加文博会这几天的宣传效果,比我们前几年通过各种渠道所做的宣传效果还要大。"毛里求斯文化部长高雷索对文博会"感到非常震惊和钦佩"。
人们惊呼:文博会的影响力超出想像!人们惊叹:文博会效应为何如此之大!
效应之一推动文化产品出口
文博会搭起一座桥梁,把中国文化产品和国际市场联在一起。在这座桥上,我们看到了巨大的车流、人流以及资金流,中国文化产品正源源不断输送到外国消费者手里。文博会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合作的种子在外商心中生根发芽。
远道而来的河南郑州歌舞剧院,把自己"嫁"到了万里之遥的美国。文博会期间,该剧院的《风中少林》被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公司以800万美元买断,赴美国巡回演出800场。跨出国门不仅意味着有可观的收入,更标志着节目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文博会期间,中国文化产品和国际市场"联姻"的故事不胜枚举。
人们不禁会问,短短几天,为何有这么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能迅速走出国门?
深圳天外飞公司总经理陈浩勇的话是最好的回答:"只有国家级、国际性的盛会,才能促成这样的交易盛况"。在文博会开幕前一天,该公司成功与美国、德国的两家代理商签下了2亿多美元的采购大单。
谁都不能否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一直成为"软肋"。据国家文化部的官员透露,几年前估算,中国文化贸易的进出口比例约为10比1。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桥梁、平台。
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努力促进文化内容产品出口,把文博会办成中国文化出口商品交易会。本届文博会牢记领导的谆谆教导,从筹备开始就全力打造出口的平台,搭建走出去的桥梁。
在海外宣传推介方面,组委会妙招不断。制定优惠办法、征集投融资项目、在国外寻找代理中介机构、建立专业买家数据库等,取得显著成效。深圳市领导还多次带队,走进日本东京、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和纽伦堡、韩国首尔、新加坡等地,举办招商推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