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7 19:47:05 南方日报 洪奕宜
深圳提出要建钢琴之城,与音乐相关的产业在鹏城的发展势头正火。摄影何俊
南方网讯 北国的11月早已是寒冬料峭,而南国的深圳却仍是秋意浓浓。八方宾朋汇聚于南海之滨,共同期待一场盛大的文化宴会。明天,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即将拉开神秘的面纱,让期待已久的人们大饱眼福。
深圳是一个才不过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也许有人会质疑其资历和能力:凭什么能吸引四海之内如此多的文化产业巨擘?
深圳真是如人所言的“文化沙漠”吗?为什么要举办文博会?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能够举办文博会吗?
深圳说:我可以!
深圳是“文化沙漠”吗?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对深圳的文化角色有过形象的表述:“深圳既然没有什么文化积淀,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的试验场?如果深圳能够吸纳许许多多新的文化模式到那里去试验,这个文化角色也是很可爱的。”如果深圳是个“新文化的试验场”,那么,文博会不正好是这块试验场的首次献演吗?
两年前,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提出,在深圳创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经过充分调研,形成了《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总体方案》。首届文博会于去年年底进入筹办阶段。
今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举办“文博会”的创意,要求将“文博会”办成文化产品的“广交会”。5月份开始,“文博会”组委会相继在北京、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宣传推介会、招商座谈会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
首届“文博会”是国内首个国际性、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力求广泛汇聚国内外一流的文化信息、项目、人才、产品、资本和技术,以市场整合文化资源,以交易创造文化价值,在全社会营造出浓郁的文化创新氛围。
无疑,举办这样一个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的综合性文化展会,对于年轻的深圳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深圳,已经准备好了吗?
深圳文化产业有着一些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是市场经济起步早,经济超常规快速发展,人均GDP等基本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其行业合理分布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二是作为毗邻香港的口岸城市,有直接吸引和借鉴境外和国际先进经验的地缘优势;三是市民旺盛的、多层面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及海纳百川的人才包容性,构成深圳文化产业及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强大支撑。
深圳已经准备好了,从明天开始,她的献演将精彩纷呈;文博会结束之后,她仍将继续作为一块新文化的试验田,继续探索,继续前行。
声音
赵维绥(文化部副部长):
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由深圳开始,我们也希望文化产业的发祥地、文化产业起飞的“春天的故事”也从深圳开始谱写。
张海涛(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
深圳选择文化产业作为突破口,实际上是深圳今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花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顾问):
深圳虽然没有天然的大森林、大油田、大煤矿,但是深圳的活力,就在于大力聚拢创意精英和各类人才,高举创新思维的旗帜,建设成为青春澎湃的创意之都、创业之城、创业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