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4-11-19 作者:
我国媒体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一批新兴媒体加入竞争行列。本届文博会期间由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承办的“中国新兴媒体峰会”可以看作是我国新兴媒体的一次集体亮相。昨天,“中国新兴媒体峰会”首场互动论坛即反响强烈,向我们展示了新兴媒体的风采。《京华时报》、《大河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兴媒体负责人就“新兴媒体的市场战略”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作了主题发言后,新兴媒体的定位、战略及前景等问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广泛兴趣,随后的讨论精彩观点迭出、引人入胜。
市场空间多大?
吴海民认为,回答这一问题要考虑三个因素:供求关系;新闻产品的可替代性;广告投放。一个城市报纸需求量总体上是平衡的,新闻产品的可替代性决定了媒体竞争的可能性,在一个明显缺乏赢家的市场,新兴媒体完全有机会进入主流市场。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也认为我国报业竞争处在“战国时期”,整个报业市场面临较大的转折点。然而,在新商报总编辑马丽看来,媒体竞争最终能否产生绝对的“赢家”,变数很多。因为地区不同,环境差异大,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办报观念不断变化,新闻产品的表现形式变化更快。这些决定了新兴媒体不能只盯着媒体的地位谋发展。搜狐网总编辑李善友对此深表赞同,他进一步指出,新兴媒体的加入为传统主流媒体增添了前进动力,由其引发的媒体竞争使得新闻产品的影响力扩大了。
靠什么竞争?
吴海民认为,应该在新闻产品的可替代性上下功夫。在总体需求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在新闻产品的相互替代中,好的替代差的,优的替代劣的,强的替代弱的,就会出现激烈竞争的格局。马丽对此提出质疑,在她看来新兴媒体参与竞争,未必要和对手做同样产品,而应靠特别过硬的策划等手段以最小的机遇成本进入市场,努力追求新闻产品的差异化。大河报总编辑庞新智持同样观点,认为新兴媒体应该靠差异性征服读者。杨星指出,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在办报理念、经营管理方面尽管有优势,但仍显得不成熟,只有在办报的技术、理论认识等方面更快一步,靠质量的提升缩短与主流媒体的距离。庞新智以《大河报》为例说明新兴媒体的相对性,指出只有“不敢苟安”,尊重对手、尊重人才、尊重市场,对处境有清醒的认知才能永不失锐气。
发展前景如何?
吴海民对此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报业竞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差异性的新闻产品都是相对的,越到后期,这种差异性越小,新兴媒体必须不断创新,增强新闻产品的替代性功能。对此,燕赵都市报总编辑李炳庠进一步提醒:新兴媒体闯开市场之后,面临着因循守旧等新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新兴媒体所处的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必须始终保持进取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