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国家平台
在中国从事外语教学接近十年的亚历山大提及中国文化时,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故宫长城、笔墨纸砚、刺绣瓷器、京剧湘菜……”也许,这就是古老文明在世界目光中的文化形象。但是,青春的中国也有皇冠上的顶级珠宝设计,不逊于《功夫熊猫》和《阿凡达》的影视制作技术,无数个“中国馆”般的创意表达。
这就是文博会,它将千年的文明和青春中国的文化形象一起向世界绽放。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我国振兴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经过六年五届的发展,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国家平台。
而今,第六届文博会在充满春天气息的五月如约而至,5月14日至17日,中国文化产业将在文博会这个舞台上华丽登场。
从数字看文博——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经理叶建强认为,从数字解读文博会,将会看到中国文化产业成长壮大的步伐,文博会是中国文化的集体检阅和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世界也在不断深入地了解当今的中国。”
第六届文博会首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今年,全国31个省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将全部参展。据初步统计,各级政府组团将带来近3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入交易平台。项目主要集中在广播电影电视、出版发行及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八大展馆的展示交易内容涵盖了九大文化产业内容,按照产品分为86类,十多万种展品,比第五届文博会增加了20%。
从交易的数据来看,文博会以“市场”的工具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活力,其国家级、国际化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品牌初步建立。5届文博会累计成交2700多亿元人民币,从首届356.86亿元跃升至第五届文博会880.69亿元,成交额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交易。
从产业看文化——
叶建强认为,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它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被全世界公认为绿色经济的动力引擎,文化的经济元素正在逐渐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这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号,文化需要产业化。而文博会的展会设计正是充分考虑了产业的经济链条,把文化产业的上下游集约展示。”叶建强说。
以文博会八大展馆中的新闻出版馆为例,这个展馆以“绿色印刷·版权交易”为主题,主要展示我国数字出版、低碳印刷、版权交易等内容。馆内设有数字出版展区、版权服务专区、绿色(环保)印刷展区、企业文化展区以及综合展销及服务区。
新闻出版馆今年将重点展示数字出版及低碳印刷、绿色印刷等内容,包括环保材料展示,印制技术、设备展示等。“观众将可以感受到文化产品从思想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整个产业链环环相扣。”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孙思说。
“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为文化产业开拓了更大的市场,产业链中各环节紧密相扣,优势更集中凸现。”叶建强说。
从文化看世界——
文博会期间,各种活动十分丰富。其中,首届“金鹏奖”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大赛将会举行颁奖典礼,优秀作品将在文博会期间进场展映交易。“金鹏奖”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大赛是目前中国首个永久性新媒体短片国家最高奖,旨在奖励国内外优秀新媒体短片创作,发现和激励有理想、有激情、有创造力的影视人才,培育和孵化优质新媒体影视创意项目。
大赛已收到通过网络报名参赛作品逾两万部,涵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国际短片电影节等知名机构的推荐作品超过2000部。此外,短片大赛也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导演和极具人气的演员报名参加。
深圳市文改办主任倪鹤琴认为,新媒体短片区别于影视、音乐等艺术作品,更具有普及性和传播价值。在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今社会,新媒体短片凝聚了广大群众的草根智慧和社会视觉,深圳希望能提供一个平台,激发文化的思想魅力和艺术火花。
(据新华社深圳5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 黄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