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九届

[第9届]探路市场化运作 助力文化产品出口 展会规模、参展人次、交易金额均数倍于首届,更大、更专、更有国际味

2017-03-02    来源:南方日报(全国版)    

南方日报(全国版) 2013-05-20

首届文博会两年之后,第二届文博会于2006年5月18日开幕,5月21日闭幕。

此届文博会厚积薄发,在会展规模、参展人次、投融资及交易金额等方面,都要成倍于首届。

为期4天的展会,场馆内展台林立,中外客商云集,参展与活动人数达90多万人次,比首届超出40多万人次;合同成交额比上届增加了两倍多。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感受到中国文化贸易“广交会”的精彩,也将文博会的品牌传播到世界各地。

文博会得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及支持,而且更趋于市场化管理、运作,更多国际客商参与,成为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且,本届首次出现的文博会公司,专门用来打理文博会,成为今后每届文博会的唯一常年承办机构。

规模

比首届大了两倍还多

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比起首届文博会,第二届文博会的规模扩大了两倍还多。在场馆规模上,第二届文博会设置了9大专业馆和6个分会场,光专业展馆面积就达10.5万平方米,标准展位4500个。

而参展嘉宾和观众人数也创新高。展会期间,参观文博会各项展览、论坛、各项活动的总人数超过90.63万人,比首届文博会超出43万人,增加了近一倍。网上展会也十分踊跃,4天当中文博会网站约有16万人次访问。

嘉宾来源广、层次高、专业性强。展会期间,仅政府各部门接待的海内外嘉宾总规模近1900人,其中,有来自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的73个参观团,嘉宾人数超过1300人,省部级以上嘉宾52人;外国及港澳台嘉宾600多人。共有1000多家中外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参展,2万多名国内外专业观众参观、采购。

有不少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都有明确的采购意图,期望在这次盛会上能有满意的收获。他们争分夺秒地向中国客商介绍项目,洽谈合作,交换名片。

第二届文博会推出新服务,首次通过网络电视进行全程实时直播。海内外文化产业人士坐在家中,通过互联网看到文博会的现场情况,甚至可以和直播间内的参展商进行对话交流。

模式

成立公司市场化运作

第二届文博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简称“文博会公司”)走上前台,成为按市场化运作的协调者与执行者。

以往中国会展业,政府兼具策划、组织和参与。而深圳第二届文博会开始,政府隐居台后,成为推动发展的监督者和服务者,具体的组织和运作,交由文博会公司自行安排。此后,“政府办会、企业办展、以展兴业”成为文博会的基本运作模式。

首次推出的《中国文化产业2006投融资项目手册》是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手册共征集到2076个对象,选编出921个项目。

牵头人是国家文化部,执行人却是文博会公司。通过追踪管理和持续补充,文博会公司不断吸取文化产业投融资信息,成为前沿商贸信息的“磁铁”。

第二届文博会,涉及到文化产品信息交流中心、文化产业要素交易中心、文化产业投融资促进中心等文化产业链条多个环节。

首届文博会分会场仅大芬村一个,本届有六个,甚至出现财富大厦这样的“民间分会场”。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在大芬卢浮宫展销中心举行了“大宗油画交易签约仪式”,来自海外的客商与大芬村油画经营商现场签订金额为1.7亿元油画采购合同。

因此,投融资活跃、交易量大是第二届文博会的最大亮点,实现了文博会功能由首届的重在集中展示中华优秀文化产品向今后的重在促进中华文化产品交易的转变。

第二届文博会签约项目中,超亿元的项目28个,其中签订合同项目15个,合同金额53.38亿元;签订意向合作协议的13个,意向金额84.40亿元。其中,单项合同金额最高的是法国未来乐园与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总投资额为16亿元的位于南山区西丽的深圳未来乐园项目;签订单项意向合作协议金额最高的是广西南宁刘三姐文化家园项目,意向投资金额达18亿元。

亮点

中外交流越来越多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定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指示:“努力促进文化内容产品出口,把文博会办成中国文化出口商品交易会,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文博会现场,可以看到悠悠中国风。在10万平方米的展馆里,新疆歌舞毗邻河南文物,山西的古戏台紧挨深圳的“梨园第一村”。以创意设计、传媒科技、演艺、出版、动漫、工艺美术、书画艺术、职业教育等为主题的9个展馆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成果的集中展示交易会,也成了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和产业化项目的招商会。

而越来越浓的国际味,是第二届文博会的突出特色。据悉,境外政府组团和企业参展多达144家,4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采购商和投资商超过3400人。

当时为吸引国际买家到会,文博会公司制定了海外招商优惠办法和海外观众组织实施方案,明确了采购商、投资商和专业观众的优惠政策和标准。在境外,文博会公司寻找文化产业公司和代理中介机构合作,广泛邀请国际采购商、投融资商参会,建立专业买家数据库,尤其是海外买家数据,进行点对点招商邀请。

据统计,第二届文博会几乎30%以上的成交案例都与海外买家有关;在成交数额上,海外买家更是表现活跃,不少亿元以上的大单,都是海外买家一手“拿下”。一大交易亮点是演出、着作这些软件商品的崛起,比如动漫产业。

文博会追求的是以文化产品出口为方向,做文化领域的“广交会”,因此,文博会上动画大片《莫斯比环》大出风头也引起广泛关注。该片耗资1.3亿元,历时五年,汇集了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以及中国400名动画师参与制作。

影响

向网络延伸“永不落幕”

按照规划,文博会原定为两年一届,本届文博会因为规模大,效果好,创新强,文博会此后规定为一年一届。

本届文博会开始,文化部将中国文化产业网和中国文化投融资项目服务工程交给深圳报业集团和文博会有限公司具体经营管理,把文博会的投融资交易服务功能延伸到会展期外,把文博会培育成为一个不落幕的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交易会。

据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介绍,文博会的举办期一年之内只有4天时间,对于文博会的参展商、专业观众、采购商和投资机构来说,这4天时间远远不够,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网,解决了这个问题,建设一个365天永不落幕的产业资讯、项目投融资、产品服务交易的网上平台。

据介绍,当时中国文化产业网将紧紧以文博会每年2000家参展商、3万余专业观众、数百家投资机构为基础,逐年累积网下文博会的资料,同时在网上通过扩大自身影响,不断积累注册会员的资料,网上注册会员成为文博会潜在的参展商、专业观众、采购商和投融资机构。

在运营方面,中国文化产业网以市场手段为主,打造以会员制为核心的商业运营模式,前期以文化项目投融资服务为核心,并在中长期内大力发展文化内容产品的B2B网上交易,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中国文化内容产品“走出去”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探索出适合网站经营发展的特色道路。

这也使得文博会提出的“永不落幕”的经典口号,更为响亮。

■案例

香云纱:

非遗“软黄金”因文博会由冷变热欧阳小战的香云莎公司坐落在罗湖莲塘街道一个产业园内,原来这里服装厂有六成多,从他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到现在已近8年,这个工业园产业升级,大部分服装厂倒闭或迁走,现在一成还不到。

他的公司也曾是一家服装厂。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他将公司文化的一面凸显出来,完成了华丽转身。香云莎公司是深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保护传承单位,是深圳市纺织品首家获得“低碳认证”品牌企业,是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品牌企业。

他打的文化牌,是香云纱。这一用过河泥和薯莨汁做成、穿上身沙沙作响的丝绸织品,为前工业化时代岭南地区所特有,成为老一辈岭南人的集体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他自称其参加文博会是穿草鞋进城逛街,没想到走进了文化产业的大雅之堂。其背后,是中国工业飞速发展带来的传统乡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深圳文博会平台的近水楼台优势。

历程:“软黄金”由冷变热香云莎公司第一次参展文博会,是2006年的第二届。

第一次参加文博会的欧阳小战,没有收到一份订单。如今,他的公司却是深圳文化产业参加文博会的领军企业。

据每届在展会现场的香云莎公司副总经理张惠源回忆,其公司首次参展商业效果并不明显,四个展位上,倒是有一些来自广州、东莞的老太太手捏着一件件香云纱衣服,给欧阳小战和工作人员讲古。

这一届到结束时一件衣服都没有卖出去,但让欧阳小战惊喜的是,当届文博会最有名的人物——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亲自来到展台前,对香云纱衣物交口称赞,并称可以在欧洲免费推广。这成为当时舆论关注点。

到了第三届文博会,张惠源介绍,只卖了几件香云纱衣服。但新现象是,老太太们带着家里珍藏的香云纱衣物前来求鉴定和鉴赏,但依然少有媒体开始关注香云纱。

彼时,深圳已提出“文化立市”口号,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香云莎公司的香云纱产品开始引来政府支持。

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年,转型升级的呼声响亮,香云莎公司第三次参加文博会,展览面积扩大了一倍,并且,其推出香云纱品牌“御品云莎”,引发聚焦,展区人山人海,当届团购金额突增至500万元,零售额达80万元。

“欧阳来了”,成为艺术大师或书法家们展会上的见面称呼。从2008年文博会火爆之后,欧阳小战就决定,不再参加其他专业商展,专注于文博会。

到2011年5月14日第七届文博会,据南方日报当时报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此年首次亮相的非物质遗产文化馆的香云纱展厅旁,饶有兴致地听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欧阳小战讲述了香云纱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他称赞香云纱是“软黄金” 。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在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样性、发展与对话主题项目”负责人阿兰?加多诺,他多次前往香云纱展馆,了解香云纱文化,并为亲友挑了五六套香云纱衣物。这一届香云纱的销量增长15%。

今年是第九届文博会,罗湖区在莲塘开了一家文博会梧桐山艺术小镇分会场,香云莎公司除了在会展中心参展之外,也会在分会场展出更多的香云纱产品。

香云莎公司借助文博会平台走出深圳和国门,在2010年进入上海第六届世博会,2011年进入深圳大学生运动会,2012年走进韩国丽水世博会。2015年,欧阳小战希望香云莎公司的香云纱艺术品可以走进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心路:儿子取名“文博”示爱意“当年我们是一家服装厂,只参加服装展、家具展等专业商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欧阳小战第一次报名参加文博会。他当时无法预料,文博会平台未来会“颠覆”他的理念和他的公司。

第一次参展的欧阳小战,第一次看到充满设计感、时尚感的展会,耳目交接的是设计师、文化人以及其他领域精英,颇似刘姥姥进大观园,自称是“拖着草鞋进城逛街”。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香云纱原来很厉害。”香云莎公司副总经理张惠源说,他在入职该公司前,也不知道香云纱为何物,在他参加了香云莎公司参与的所有文博会展会,看见外国友人和老少国人对香云纱的热情。这给这家默默无闻的服装厂带来了信心。

“文博会,是一个低成本、最直接的国际信息平台,可以不断吸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香云纱服装上的个人记忆,也有时尚设计上的奇思妙想,有对香云纱的市场判断,也有对香云纱的文化解读。”欧阳小战将五根手指向下分开,然后五指尖搓紧成锥子状倒翻向上,好像他的手指正在吸收各种文博会信息,聚在一块要放进他的脑中。

“要塑造一个香云纱品牌。”他称,通过在文博会上打交道,他弄明白,在产业转型大潮中,“靠做裁缝,无附加值,缺竞争力”,只会像其公司所在的工业园区内的服装厂,一间间倒闭或迁走。

欧阳小战及其下属坚定了文化自信和产品定位。“以前,我只是个卖衣服的商人,后来越来越觉得要走文化路线。”在2008年,欧阳小战公司推出的“御品云莎”在文博会成为抢手货。

“某种程度上,香云莎公司与文博会像在谈恋爱,文博会是最好的唯一的平台,通过了解更多香云纱的文化内涵,认识更多朋友。”欧阳小战说。

正因为对文博会有深厚的“感情”,2011年,文博会开始之前,欧阳小战的儿子出生,他为儿子取名为“文博”,“没有文博会,公司不知道怎么生存下去。”憧憬:做讲“国际话”的中国品牌从第一届的偶遇霍金斯,到第三届建立品牌,到首长赞誉,再到联合国官员肯定,欧阳小战称,香云莎未来需要走出国门,而当下,需要“学讲国际话”,如何跟对国外时尚潮流。

据欧阳小战介绍,虽然社会对香云纱知晓率大大提高,但整个产业依然面临窘境。欧阳小战估算,目前,香云纱产业全国不到十家。有的厂家,因为市场销售和产地环境等原因,慢慢缩减产业发展规模。

在发展中,欧阳小战开始思考这个产业及其前途。“前段时间,有一个香云纱业内前辈找到我,说做不下去了,想放弃,我跟他说不能放弃,因为他放弃就以后没有了。”在纺织产业中,染整技术是核心,多类纺织品的染整技术核心机密为国外所掌握,欧阳小战的公司却掌握着香云纱的染整技术。

“国外重视产品标准,有一是一,我们产品谈品位,说不清楚。”欧阳小战称,讲好“国际语言”的前提,是先把技术和环保标准与国际接轨。

依靠先进染整技术和标准环保生产工艺,欧阳小战用新瓶装得这瓶老酒,能让外国人认知并饮用吗?

“我们想从染整产业技术中脱颖而出,塑造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品牌。”欧阳小战称。

“香云纱产品早已走出国门,但是香云纱品牌至今没有走出国门。”长期以来,中国的丝绸只有产地标识,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品牌背后是文化。在目前非遗产业中,在将独特品牌、研发技术和文化内涵融合混一的非遗产品匮乏的背景下,欧阳小战称,其开始跳出香云纱来思考,不光是从一间服装厂转为文化产业公司,而是整个香云纱产业,乃至纺织产业和非遗行业。

目前,香云纱非遗产业研发基地传习总部已近建成,在莲塘将出现一座香云纱博物馆,欧阳小战计划邀请全国非遗传人来深交流创作,促进非遗产品间的交流。比如,香云纱与夏布的合作,香云纱与粤绣的合作,等等。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