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全国版) 2013-05-20
■文博大家谈
到今年,深圳文博会已经进入了第十个年头。这,已经是第九届文博会了。
十年九届,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却是一个恰可回眸的重要节点。从最初的小规模尝试,被参展者形容为“大卖场”,到如今被学者、参与者盛赞上了一个台阶、提高了一个档次,在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甚至是亲民化上,深圳文博会都走过了一段不凡的发展历程。
如今,当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商再次齐聚一堂的时候。回眸十年九届文博会,深圳本土的学者,动漫设计、演艺行业、工业设计领域的参与者们,有何感受可以分享?对于他们所身处的行业而言,十年九届文博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于文博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他们又有何期待?对于他们所身处的行业,他们又有怎样的看法?
趁文博会之机,本报记者邀请业界精英共叙当年情,共话今日盼。
■谈深圳优势
深圳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胡野秋:文博会让深圳近水楼台先得月南方日报:最初几年,您曾作为工作者参与深圳文博会,之后又一直在观察它的发展,您觉得十年九届,文博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胡野秋: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深圳文博会是上了一个大台阶的。在这几届文博会上,成果已经显现出来了。过去,大家主要还是在谈意向性,很多产业本身也不成熟。现在,文化产业成果的展示和发掘已经成为主流了。这几届文博会上都能看到早年签约的项目,包括很多动漫影片、文化产业园,都成为现实了。
还有,就是深圳文博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看这一届文博会的论坛,把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都请来了。还有几个创意领袖,现在都很看好中国。他们都是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了解中国。
随着文博会的发展,老百姓也开始跟文博会亲近起来了。现在,很多市民进馆去看、去体验。
南方日报:那您觉得,文博会对深圳文化产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胡野秋:文博会对深圳的文化产业,产生了很强的拉动作用,让深圳文化产业能够站在比较高的一个起点上,也让深圳占得先机,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南方日报:您在形容深圳香云纱确定在贵州三都开发新的原料基地时,曾经说过,这一合作是以文博会为媒,让来自广东、贵州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婚”、“产子”,您觉得文博会这个“媒婆”的优势在哪里?
胡野秋:整体来说,深圳办文博会,它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深圳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完备的城市,有很强的集散优势。然后,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深圳毗邻港澳,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它的辐射作用都很强。
南方日报:对于深圳文博会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
胡野秋:总体来说,我希望深圳文化产业能够更上台阶。目前来看,文博会还是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从签约的项目、参展的内容、成交渠道,都离不开行政之手。我觉得,下一步,深圳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文博会的定位,减少体制要求或者行政需要,更加注重规律,按照产业的规律来发展文博会。
■谈动漫游戏
深圳环球数码公司总经理肖勇:国内原创作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南方日报:回望十年九届文博会,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肖勇:首先从动漫行业来讲,文博会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我问过一些动漫行业的外地朋友,以前他们都觉得深圳文博会不是很知名的,但现在,深圳文博会在全国展会中都是非常知名的。
第一届的时候,我有参加,规模是很小的,很多展位看起来就是个卖场,没有太多突出的文化内容展示。但去年去现场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深圳本土和外地来的动漫企业,它们的展示都非常有特色,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深圳文博会对动漫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肖勇:对动漫行业来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看到更多的文化元素、题材通过展会涌现出来。每届文博会,只要在深圳,我都会去看一下,在其它专业型的展会上,这些反而不是很突出。
我们这些深圳本土的动漫公司,平时都默默无闻地工作。但一到文博会,它们都会拿出自己当年主打的作品,这个机会是很难得的。像环球数码、华强数字、方块动画等这些深圳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也都会聚集到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讨论行业的发展。
还有一个,就是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家企业,单靠自己的推广去宣传,是很困难的。但文博会这个平台不一样,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展示会,我在这边做一个新闻发布,全国的媒体都会去报道。像我们在去年文博会上推出的《潜艇总动员》,就取得了同期同类型影片中排名第一位的成绩。
南方日报:现在好多人认为中国动漫缺少原创力,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肖勇:我觉得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行业发展阶段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之前动漫市场的成熟度还不够,没有那么多观众消费,电视台也没有空间去承载,所以就没有办法转化成商业价值。
现在的话,市场的成熟度高了很多,就可以真正去创作了。以环球数码为例,现在每年都会推出一部动画电影。有了好的作品,自然也就有了政府支持、商业支持。
我相信国内的原创作品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好。
南方日报:那您觉得深圳动漫下一步该如何走好原创之路?
肖勇:简单地说,就是要坚持做出好作品,多去发掘现实中的文化和题材。我们的文化之前受好莱坞的冲击太强烈了,现在没必要再去模仿国外的文化了。深圳完全可以借助在动漫领域的优势,做好自己的题材,多做一些像《泰囧》、《人在囧途》这样的片子。
■谈演艺行业
文博会让深圳演出全年无淡季深圳大剧院总经理郑文霞:南方日报:文博会到现在已经是第九届了,您对文博会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郑文霞:我觉得文博会的形式很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一些艺术项目来深荟萃。文博会也是全国最大的文化盛事,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举办文博会不仅能够取得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文博会也是越办越规范化,一开始比较没经验,但现在已经规模化、规范化。
南方日报:您觉得深圳文博会对深圳的演艺行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郑文霞:我觉得深圳的演出市场,本来是很不好做的,大部分演出都集中在第4季度。但自从文博会举办后,这些年,每到5月份都会掀起一个高潮,对深圳的演艺行业来说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以前,每年上半年整个都是淡季,但现在全年都没有淡季。
南方日报:十年九届文博会,您对它有怎样的期待?
郑文霞:在文博会艺术节这一块,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现在的话,很多获奖项目,一拿完奖,就进仓库了,对人力、物力、艺术都是浪费。所以,我希望能够借助文博会这个平台,让全国的艺术精品分门别类地在深圳展演。
举办这样的展演有几个好处,第一,展演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圳人文化享受的过程。第二,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精品不卖座,卖座不精品。很多反映本土特色的舞剧、歌剧,因为交流机会比较少,都被埋没了。我前段时间去厦门,就看了反映厦门老宅生活的“厝里情”,非常好。但如果没有去厦门开会,我就没机会看到了。所以,如果能够借助文博会这个平台进行展演,就可以将更多的艺术精品挖掘出来展现给全国、全世界的朋友看。这是一个抢救中华民族艺术精品的工程,否则N年之后这些艺术精品失传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此外,就是要提高文博会艺术节的国际性。现在整个文博会的场馆国际化都做得不错,艺术节也要跟上。今年的文博会将会上演韩国歌舞剧《春香传》,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应该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精品都接过来,形成文化大融合的局面。
南方日报:能不能结合文博会谈一谈,如何看待深圳演艺市场未来的发展?
郑文霞:整体来说,深圳的演出市场现在还是非常有待培养的。很多优秀的剧目,在广州很卖座,但在深圳却难做。为什么?第一,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文化底蕴不够。第二,深圳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张。
但深圳的好处是,它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很有活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一定要扎扎实实去培养艺术消费群体市场,培养欣赏艺术的观众,培养艺术购买力。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政府应该给一些票房补贴,降低票价让更多人走进大剧院、走进音乐厅,以保证老百姓实实在在受惠。
■谈工业设计
文博会应展示最好的产品
中世纵横董事长张建民:
南方日报:深圳文博会已经开到第九届了,您怎么看待文博会的作用?
张建民:文博会是一个很综合的展览,从整体上看,起到了对深圳文化产业的展示作用,能促进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
南方日报:本届文博会共有2118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还实现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再次实现“满堂红”。在展会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您对展商有什么期待呢?
张建民:在我看来,文博会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越专业越好。从往届的情况看,部分参展商并没有带来很好的文化创意产品,而是过来销售产品甚至土特产的。对于这类展商,文博会应该设立更高的门槛。
南方日报:“专业化”一直是文博会的办展方针,您怎么理解文博会的专业化?
张建民:文博会作为文化产业博览会,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专业和交易。应该让这个领域中最好的产品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流。
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将展馆按照专业领域进行划分。比如,设计服务类可以分为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等,产品则可以按照种类进行划分。这样,在工艺品的展馆内,就有最好的工艺品进行展示,才能吸引这个领域里的专业买家,才不会出现一个展馆里有多种类型的产品。
此外,专业化还包括专业的观众。目前来看,每次文博会都是人潮如涌,但是三分之二的人都是来看热闹的。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逛文博会是开眼界。因此,文博会在观众的门槛上,需要有一定设置。
南方日报:每届文博会上,深圳的每个区都会有设展团,您认为如何更好地借此展示深圳的文化?
张建民:深圳的每个区也都有设展团,展费都是政府出,考虑很周到。但是,如果要让展馆在展示深圳文化产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专门设个深圳的精品馆。对于前来参展的展商设立比较高的门槛,对每个进驻企业进行审核把关,把每个领域中最好的厂商进驻,把深圳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以吸引全球买家。
比如台湾精品展就做得很不错,让我印象比较深刻,这对提升台湾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将起重要作用。虽然这和专业展馆有冲突,但是深圳作为东道主,应该有这个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