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向世界传达的硬实力;中国是世界最大货物贸易进出口国,这是中国与世界的主要贸易方式。我们一直想回答,怎样建立起与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怎样以文化贸易的方式,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文化贸易逆差,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近年来,相关部门和文化企业共同努力,认真分析和研究海外市场的文化需求,从政策层面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引导文化企业“走出去”。广大文化企业也大胆出海,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做大做强自己的实力,开始向世界输出中国的文化产品,向世界传达中国的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精神。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还只是一个开始,与世界跨国文化企业巨头相比,中国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还比较弱小,对国际市场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
近日中宣部在深圳召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座谈会”,部分地区和文化企业介绍了对文化“走出去”的探索,商讨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对策。光明日报特整理相关发言,以飨读者,希望能对广大文化从业者有所启示,能为中国形象闪亮世界提供新的智慧。
文博会江西展厅,表演者正在用景德镇瓷器演奏乐曲。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摄
文博会热闹场景。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摄
文博会山东展馆门口,中外表演者展示书法艺术。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摄
筑起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
王荣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深圳毗邻香港,处在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前沿,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努力发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作用。工作中,主要是抓好“四个培育”:
第一,培育骨干企业,打造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深圳在培育骨干企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通过“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方式培育出华强、腾讯、雅昌、第七大道等多家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目前深圳已有54家(次)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出口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文化走出去的“深圳品牌”。
第二,培育内容精品,全力传播中国价值观。深圳在推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球视野、时代精神、民族立场、深圳表达”,努力把反映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内容产品传播到国际主流社会。去年9月21日,深圳原创交响乐《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以交响乐的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华儒家思想,被舆论认为是沟通东西文化、彰显文化主权的成功实践。崇德影视的《孔子》卡通图书,翻译发行到全球120个国家400多所孔子学院和600多所孔子课堂,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第三,培育传播平台,促进文化“扬帆出海”,目前已有文博会、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等四大国家级平台落户深圳。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盛会,文博会创办十年来始终坚持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方式推动文化与市场对接,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累计出口额超过850亿元,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平台;深圳文交所已累计成交4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交易金额300多亿元;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21个项目,签约投资额超过20亿元。
第四,培育政策环境,形成走出去的长效机制。先后出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深圳市支持外经贸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本土文化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重点支持文化内容产品出口,对获得国际知名影视、动漫节展奖项的深圳原创作品给予奖励,对原创舞台剧进行境外商演的予以补贴。同时积极资助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项目,每年用于直接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资金接近1亿元。当前,我市正落实国务院精神,加快制定《关于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努力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建立文化走出去的长效机制。
“走出去”必须坚持“三个融合”
李伟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全市文化贸易额从2006年的12.65亿美元提高到去年的35.33亿美元,年均增长15.8%。动漫游戏出口、图书版权输出和电影出口居全国前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数位居全国之首,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
一是加强整体谋划和统筹,形成文化走出去的优势和合力。北京在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了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包括商务、海关、财税和文化等部门协同参与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工作推进机制。出台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实施办法,从财税优惠、服务保障、交易平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搭建文化贸易交流平台,提升文化走出去规模质量。积极支持文化企业拓展对外渠道,重点建好文化保税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加强国际文化贸易对接,北京文博会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8届,文化贸易签约额累计达到4845亿元;去年北京国际图书节签订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超过2000项,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交易额突破百亿元。
三是创新文化走出去方式,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文化走出去关键是企业走出去,北京市支持文化企业以不同方式走出去。去年,中国杂技团与美国玲玲马戏团深度合作,将荣获金小丑奖的《俏花旦》《圣斗·地圈》纳入固定演出节目,签约800场;北京天创演艺集团成功收购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后,推出驻场演出《功夫传奇》和《马可波罗传奇》,累计演出800多场;北京市多方面支持四达时代开拓非洲市场,四达时代已开办7个语种的19个频道,在12个国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发展用户超过400万。
四是利用名家名团名品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去年,北京市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洛杉矶举办“北京影视日”暨冯小刚“手印礼”,展映影片7部;北京京剧院赴南美巡回商演,不仅提供本地语言同步字幕,还请当地著名说书人现场介绍剧情和京剧艺术欣赏,连演12场,场场爆满。
文化走出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几年北京市不断拓展国际视野,深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贸易,传播了良好文化形象。我们感到,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三个融合”:政府主导与民间参与融合,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融合,渠道建设与内容提升融合,努力发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话语权。
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葛慧君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近年来,浙江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致力于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近三年来共实施各类对外交流项目400余个,打响了“浙江文化节”、“美丽浙江”、“印象浙江”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品牌。2006—2012年,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累计出口达137.27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三。
第一,注重内容原创,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坚持突出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核,组织实施中国图书海外拓展八大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名著翻译工程、外国人写浙江丛书等重大工程,大力推动影视、动漫、图书等承载中华文化、体现浙江特色的核心内容产品走向世界,成为我省文化走出去的“三驾马车”。
第二,注重主体培育,充分发挥国有民营两个积极性。全省从事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进出口企业有758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化出口企业上百家。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年版权输出和图书出口超500万美元;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香港设立竞合传媒公司主营新媒体业务,创办《TAO淘》杂志,单期最高销量达39000本;浙江广电集团借助长城平台在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并开设网络电视台,成为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生力军。浙江金华邮电工程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创办德隆电视台,开通中、英、俄、维等语种的118个频道,成为该国第二大有线电视频道运营商;嘉兴求是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数十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英文版图书,受到外国读者的广泛关注;华策影视已累计将近8000小时的影视作品授权发行至91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注重渠道拓展,积极打造文化走出去大平台。坚持多种途径加强渠道建设,打造以文化交流传播、影视译制、服务贸易、展会节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走出去大基地、大平台。我们还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交流和贸易平台,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等重点文化会展的外向度不断提升。
第四,注重政策支撑,大力营造推动文化走出去的良好环境。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若干意见》,提出了29条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浙江省文化出口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加大对文化出口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制定《浙江省加快文化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为影视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走市场之路做全球演出
张宇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从当年的中演公司和中展中心两个事业单位,到今天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前50年我们主要是以传统文化交流方式走出去,而2004年转企改制以来,我们不断加大商业演出在集团走出去业务中的比重和影响,在总量逐渐增加的前提下,商演比重不断扩大,目前占比达到70%以上。2013年,我们在全球300余座城市举办大中小型演出和与外方联合演出共计5500多场,一年间全世界总共有1000万人次成为我们的现场观众。
一是借航路出海,进入欧美主流营销渠道。去年11月22日,我们与美国最大的古典音乐推广公司国际管理艺术集团在纽约成立合资企业中美环球演艺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借助其遍布北美西欧的市场渠道网络。合资公司成立一月后,就在全球最大的演出交易会美国演艺出品人年会推出中国演出板块,把中国民族舞、川剧、吉剧、打击乐、现代舞等打包推向美国市场,并举办了中美演出经纪人论坛。
二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制作与合作长销型的中国演出产品。我们与著名太阳马戏团合作的大型中国元素舞台剧《龙狮》,1999年首演至今,已在欧美等20多个国家巡演。我们自有版权的少林题材舞台剧《武林时空》,2000年以来连续14年巡演欧美大洋洲,累计商业演出1000多场。
三是周期性进入世界著名剧院,打造“中华风韵”舞剧品牌。近年来,我们坚持在纽约林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等北美、西欧、大洋洲30多座城市中心剧院,定期推出优秀中国演出,迄今已推出《丝路花雨》、《十里红妆》等十余场演出。
四是加入海外主流剧院年度演出季,进入主流,成为主流。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我们分别组派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上海芭蕾舞团赴美国20多座城市进行商业巡演,演出了30场交响音乐会和32场芭蕾舞剧,刷新了中国交响乐、芭蕾舞在北美市场的商业演出历史纪录。
大量事实说明,表演艺术是我国以市场路径推动中华文化有效“走出去”,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一大优势产品,其资源取之不尽,品种丰富多样,民族特色鲜明,易接地气人气。它直接面对主流观众面对终端消费者,被称为“有体温的文化产品”,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生动感人切实有效的海外传播载体。
目前,我们的海外商业演出事业还处在开拓阶段,差距很大,潜力更大,困难很多,机遇更多。建议对此予以更大的重视,更多的投入,更加深度的研究,更加长远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更加充足的专业人才配置,以促进这一中国优势文化输出品种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发展。
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传媒集团”
郭子琪 四达时代集团副总裁
四达时代集团创立于1988年,是我国广电行业在海外具有较强实力与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商、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目前正朝着“有世界影响力的传媒集团”迈进。集团2002年起开拓非洲市场,2007年开始在非洲投资,目前已在23个国家注册成立公司,在12个国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发展用户超过400万,成为非洲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主要体现在:
第一,四达已在非洲建成星地结合、多层覆盖的网络体系,形成直播卫星、地面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多层覆盖的无线数字电视传输平台,覆盖非洲80%的人口。
第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平台。四达节目平台共有320个频道,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长城平台、凤凰卫视及四达自办共计38套中国内容的电视频道。四达自办的19个频道,年节目更新量2万小时。四达自创译制队伍,已完成影视剧配音40部900集。
第三,搭建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客服体系。在已运营非洲国家,四达拥有200多家营业厅,3000家便利店,5000个渠道商。此外,多元化的用户缴费系统、专业化的客服队伍、积极响应的运营维护,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受用户好评。
第四,建设总部及影视译制基地。四达非洲总部及影视译制基地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占地2万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美元,预计明年底建成使用后,将形成选片、译制、播出、版权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第五,成功完成首次海外并购。2012年10月,南非第二大直播卫星运营商ODM公司由于经营困难,宣布进入商业救赎。四达抓住机遇,于今年4月底基本完成对其并购,使四达在拥有地面电视和移动电视平台的基础上,拥有了覆盖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直播星平台。
在走出去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一是要抓住机遇、全速发展。二是面向普通大众的项目宗旨为四达赢得市场和人心。四达提出了“让每一个非洲家庭都买得起、看得起、看得好数字电视,共享数字电视的美好”的项目宗旨,每月收取3—5美元就可收看30套节目的营销策略,得到非洲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和欢迎。三是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符合非洲实际又让我们掌控了运营权。如果把数字电视工程项目比喻为高速公路,四达不光负责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包括建成之后路上跑什么车、车上装什么货。这种独一无二的做法不仅让四达在非洲多国获得运营牌照,也让我们能提供更多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