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拥抱"文化+"
全国"文化企业30强"华侨城集团公司在第十一届文博会启动"全民梦想众筹行动",搭建了全国首个互联网全民众筹梦想开发平台--"梦想种植园",鼓励个人和集体提交公益梦想。图为华侨城参展现场吸引了众多观众参观。申华萱摄
一个10年前仅占GDP比重2%左右的产业,如今一跃成为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14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55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GDP的比重达9.7%。曾经一度被称作"文化沙漠"的移民城市,是如何凝聚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意、创新和人文精神的呢?这种能量和活力又是如何持续下去的呢?
"文化+"展现无穷魅力
连续5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打造了"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两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题公园品牌。华强文化还开创了中国文化科技主题乐园"走出去"的先河,其主题公园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14年,华强文化科技集团销售收入23.54亿元,净利润7.23亿元。
在深圳这片创新的土地上,像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一样依托"文化+科技"的协同力量,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企业还有许多。目前,深圳市文化产业企业已超过4万家。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的文化创意企业中,境内外上市企业目前已达35家。这些企业如同"细胞"一样,通过业态升级获得"造血"能力,为文化产业的健步前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能。
"'文化+'模式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一语破题,"深圳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快速起飞,拔地而起,是因为没有就文化而论文化,没有自设窠臼发展文化产业,而是积极主动有意识地把文化和其他业态嫁接在一起推广。"
如今在深圳,从"文化+科技",到"文化+金融",再到"文化+创意""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不但促进着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还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在举手投足间提升着生活品质、社会品质和人的素质。如果说"互联网+"代表着科技大融合,那么以人文气息为底蕴的"文化+"无疑也具有普适的融合力和创造力,并且正在为这座城市注入着创意和活力。
对于这种转变,产业内的实践者感触颇深。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告诉记者,"文化产业更多依靠创意资源而不是物质消耗来推动经济发展,也因此成为经济转型中非常关键的节点。"
文化实践自奋蹄
放眼世界,世界上一流城市靠什么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力?经济基础固然重要,管理水平固然重要,但文化影响力无与伦比,"成为深圳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最终决定城市影响力的是文化。"王京生说。
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深圳着力营造城市成熟而流动的文化氛围。"读书月"让爱读书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大特色;"社科普及周"目前已连续举办12届,通过一系列知识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培育市民的人文素养;每年举办的"创意十二月"活动,10年来累计也有近600万市民参加……深圳正在用行动告诉人们:来吧,需要知识这里会给你给知识,需要读书这里创造条件,需要展示空间这里会给你发展空间。
在不断的探索中,深圳找到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并让这种精神在整座城市激荡起来,形成了健康蓬勃的文化状态。如今,深圳的文化实践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并将在创新创造创业的大潮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好的舞台之一,也是最广阔的空间之一。"王京生告诉记者,"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新的想法,创意无大小,而它恰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文化+'的模式,可以使所有想创业创新的人都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寻找到自己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