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十届文博会落下帷幕。尽管文博会组委会提出“不以成交金额论英雄”,但无论展会的发展方向,还是其承载的特殊使命,能够在多大层面上推动文化产业发生交易,仍是衡量文博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第十届文博会文化项目和产品总成交额2324亿元,比上届增长39%。而十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超过1万亿元,达到10475亿元。
文化产业交易如何在文博会平台上实现?超过2000亿元的交易数据如何构成?
专业观众日成交最活跃
5天的采访让笔者对此有了感性认识。文博会的“生意经”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开幕前两天是专业观众日,也是文化产品和项目交易最为活跃的两天。与全国各省市文博会组团一同而来的,还有为数众多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接连开展的项目推介和签约仪式,既是展示各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渠道和方式,也是文博交易总盘子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在15日下午举行的《2014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发布现场,四川、西藏、云南、吉林、广东等省市区的展团先后举行了重点文化招商项目推介会和合作项目签约活动,现场签约项目共19项,实现签约金额292亿元,仅吉林省代表团的签约金额就超过245亿元。政府展团不仅项目体量大,而且文化产业精品多,签约交易的金额往往以亿元计,也成为文博会交易功能最为集中的体现。
文博会“生意经”的第二个层面发生在文博会分会场。从首届文博会1个分会场到今年成立54个分会场,每一个分会场从申请到获批,除了考量其文化价值,还有严格限定的文化产业交易额作为支撑。深圳珠宝集聚区分会场就是分会场中的“大块头”,通过分设品牌展示、高峰论坛、文化推广等不同板块,向外界呈现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珠宝盛会。今年,仅珠宝分会场一个点的交易额就有望突破100亿元。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博会“生意经”的第三个层面发生在展馆内。文博会期间,无论以拍卖形式交易价值逾百万元的工艺美术品,还是在展位内摆摊设点销售价格仅百元的原创挂饰,这些都是文化产品交易的内容。参展观众不仅看得到,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在文博会工艺美术馆一个福建寿山石雕刻艺术品展位,价值36万元的“满汉全席”产品一天能卖出两个;一家苏州刺绣精品馆,两天时间与超过10位有采购意愿的客户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销售手链、挂饰的展位,5天开馆时间里始终人头涌动……
事实上,尽管展馆内文化产品交易活跃,但大部分展商都没指望能够收回参展成本,展示和推广文化品牌是他们连续多年参加文博会的最大动力。一位来自江西的展商表示,连续三年参展文博会都没有实质交易,但却通过这个平台收获了一大批优质客户。文博会开办以来一直承载着两项主要功能,一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无论哪个功能的实现,都必须依赖文化产品和项目的实际交易。迈入新一个十年的文博会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期待有更多优质项目在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平台上获得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机会。
文博,用创意与世界“交朋友”
19日,第十届文博会落下帷幕。面积庞大的展馆,让人目不暇接的产品展示,历经十载,深圳文博会的“硬实力”已经不容置疑,未来它能否长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交易中心,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软实力”的建设。今年的文博会上,一些富有主题特色的展馆极大展现了文博“软实力”的张力,它们所诠释的引领性话题为中国文化发展激发出创想空间。暂且抛开一系列的成交数据,深圳文博会应承载更多的“引领”责任,它更像文化界的“世博会”,不仅展示文化成果,更通过策划年度主题引领文化潮流,并用这些创意话题和世界“交朋友”。
策展思路创意为王
在文博会1号馆东北侧,300多平方米的宝安馆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纸质型材组成的低碳风墙体格外醒目,白色纸片组成的幕墙仿如波澜壮阔的海洋,非遗文化、本土文艺等五大区域的24家本土文化创意企业的原创产品布置得错落有致。展馆设计师介绍说,整个展区以“纸”为设计元素,利用纸的简洁矩阵传达“深港文化之根”和“文化创意之区”双重内涵,借用声、光、电、二维码、LOGO墙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了文创产品的魅力。 “感觉非常特别,和其他展馆不一样,体现了这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和品位。”一位参展商说。创意主题鲜明的宝安馆让不少观众感觉耳目一新,无形中也为展区的展品“加分”,询问产品的交易商络绎不绝。而在6号馆,中国艺术节基金会受文博会组委会特邀参展,此次带来的“雅生活A&D——中国授权艺术与衍生品特展”也以其鲜明的引领性主题引起观众的强烈兴趣。上周日,由于参观者过多,展区不得不支起架子,安排观众排队等候进入。 “我们通过对文化尤其是艺术市场的分析和梳理,觉得有一块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就是艺术品和普通大众生活的对接,这块没有人做或者说做得不专业。”中国艺术节基金会艺术总监王洪峰说,特展通过生活器物与艺术品的融合,试图去跨越大众和艺术之间的这种鸿沟,表达“艺术可以体验,生活可以收藏”的引领性理念。这些主题极富创意的展区成为文博会上的一股新风,在一片“例牌”的展示中凸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也传递出深圳文博会更多的价值,深圳文博会的成就不只是一连串的交易数字,也不仅是基础庞大的参展观众数量,更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一种文化风潮的引领。
策划主题引领潮流
“现在中国有4个文化博览会比较知名,包括深圳、厦门、上海等,每个地方的文创都在发展,每个城市都想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中心。深圳文博会在十年来打造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展示和交易的平台,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未来可以更注重整合文化和创意,展出一些特色。”台湾贸易中心广州驻点代表古裕梁已经参加过五届文博会,见证了深圳文博会展馆规模的日益扩大,也期待文博会未来能够更加注重“软”的方面。 “未来或许可以朝着引领中国文化向世界发展的路子走。”古裕梁建议,深圳文博会可以规划年度主题,制造文化创意话题,让各展区依照年度主题来进行策划,形成主题鲜明的展示,也能为各地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创意,激发新的灵感。这个主题可以宽泛,有更多的诠释空间,并邀请国际创意专家一起参与进来,将每一个人对同一个命题的价值和理念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引导中国文化的创新。同时,引领性的主题也更容易和世界进行碰撞和共鸣。“联合国文教组织每年都会设置一些问题,深圳文博会的主题如跟国际结合,或许更容易走出去。”在古裕梁看来,对于外国人来讲,中国文化有时很难去理解,由文博会国际化主题延展开来,更容易实现与国际的交流和接轨。 “深圳本身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创意特色,用自己的文化创意特色和世界交朋友。”古裕梁说,文博会的定位不仅是交易中心,还应该像上海的世博会,将中国文化创意推向世界。过去十年,深圳文博会展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在时”,将来能否捕捉并引领文化创意的“未来时”,将是它需解答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