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7 10:49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新华网深圳5月17日电(记者李文艳)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贝学贤昨在第四届文博会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文化为根--文化交流是中英友好的桥梁"的演讲。
据了解,贝学贤先生是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会长,同时还担任中英友好城市联盟主席、英国朴茨茅斯华人协会荣誉顾问、英国华文教育基金名誉顾问等10多个社团职务,先后40多次接受BBC、凤凰卫视、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圳电视台等中英媒体的采访报道,被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和英国华侨社团公认为英国颇具发展潜力的最年轻侨领。
贝学贤说,在过去的三年里致力于推广文化交流,他们发现,文化交流是两国人民了解的窗口和平台。比方说他们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和艺术展的机会来传播中国文化。他们在过去的三年里,在英国布莱顿,路易斯,伦敦等多个城市做了5次华夏文化艺术节和3次文化艺术展和10多次的旅游说明会。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发现文化确实是促进中英两国友好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贝学贤举例说明他们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他说,比如,女皇的生日,金婚,他们协会就会赠于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礼品,同时,这些礼品得到了英国高层的赞赏。一方面,他们认为这些礼品可以宣传中国的文化,可以成为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它更加可以代表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和一种文化的收藏。
他说,他认为海外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要保持,端午,春节,春节等节日通过庆祝来传播给外国友人;他们针对彼此所共同关注的新闻热点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推界会或者说明会对共同关心的议题来进行具体的交流;他觉得应该要在国外开办更多的汉语角,同时他们国内的动画和三维动画机构来制作更多的宣传中国文化的宣传短片,让海外友人更好的来了解中国。
贝学贤认为,2008年的奥运将在中国举行,2012年的奥运将在伦敦举行,他们认为对于两国奥运会举办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华夏文化协会在"奥运会到计时200天""奥运会到计时100天"还有"庆祝中国奥运火炬在伦敦成功传递"的祝酒会上,也大力地宣传了中国。他们运用视频短片,漫画,图片和图片向外国友人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奥运的主题,中国奥运吉祥物-5大福娃所包含的含义。这些酒会为外国友人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奥运,中国文化的平台。通过这些酒会,让外国友人参与近来,与他们协会共同分享中国奥运的文化。
贝学贤还提出了他的三个观点。这些观点是:
--教育为本:教育互访是沟通学习的渠道
对于好的教育渠道,贝学贤认为,在中英文化发展越发重要的情况下,他们发觉,促进沟通的关键是语言。如何提高语言的交流,那么教育就是最好的渠道。他们发现英国拥有200多所中文学校。这些学校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越了10万人。从这个现象来看,与其说英国友人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的话,不如说英国友人对中国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的认可。因为弱国无外交,当他们知道中国的市场是提高他们综合国力的有力促使。去年3月,英国教育大臣ALAN JOHNSON 在与他会面的时候,他跟他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中文教育能让英国儿童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很多人尝到了学习中文之后在发展上的甜头,他们便愈发地感觉到学习中文的重要了。所以教育是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经贸为重:经贸往来是加强教育合作的纽带
贝学贤介绍说,2008年1月18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访华,中英双方在会谈中就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奥运会合作等达成9项共识,并表示将2010年双边贸易额提高到600亿美元。所以他认为,只有加强经济贸易往来让文化与经贸找到了切入点,文化与财富才能在这里得到有机的结合。英国首相布郎在今年3月17和他们进行会见的时候就曾经多次提到要与中国加强经济贸易的往来。
--旅游为要:旅游参观是促进了解的捷径
贝学贤说,中国驻英大使馆柯亚沙文化参赞他曾经跟他说过一个故事。大英博物馆馆长在他刚刚上任的时候,他对中国的水彩和油画认识的不多。于是他把很多中国画珍藏品收起来,然后专门把这些空间用来放西欧的油画作品。那时文化参赞邀请大英博物馆的负责人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接着去了中国一些大型博物馆进行参观。他们非常赞叹中国博物馆的水平,非常惊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访问他们才知道中国文化精髓所在,才对中国进行更加多的了解。一直以来,华夏文化协会比较重视文化交流访问。他们协会坚信,通过访问和交流,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就能有更多的了解。在他的酒会上,很多英国官员都能很娴熟地使用筷子。因此这些高层官员逐渐地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在英国传播的桥梁,他们将他们亲自接触到的中国不断地在英国推广。文化的推广若只靠他们自己宣传外国友人不一定全部接受,但是现在这些到访过中国,亲自接触过中国的英国官员们在文化的交流和推广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个推广效果比他们自己进行宣传远远要有作用.因此他们认为旅游外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