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甘:文化创新是国际知名展会品牌新引擎
——访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第十二届文博会总指挥部总指挥李小甘
文博十二届,今又著辉煌。2004年,它的名称还是“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仅有大芬油画村一个分会场。如今,它已是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专门设置了“一带一路”馆和文化创客馆,参展单位达2297个,比上届增加11个;分会场增加到66个,历届规模最大,成就了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美誉,铸就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深圳典范”。
深圳有哪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特色亮点,以及如何以《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为新引擎,将深圳文博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展会品牌等,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第十二届文博会总指挥部总指挥李小甘近日向本报介绍了有关情况。
构建政策体系:深耕文化产业发展沃土
李小甘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003年就在全国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将文化产业列为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并立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走在了全国前列。2011年,又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位为优先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和促进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划、法规和专项文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2011年10月,出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扶持资金,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及项目。
李小甘表示,在深圳投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在原创研发、文艺作品创作生产、重大文化创意活动、文化对外贸易、文化新业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贷款贴息、保险费资助、中小企业房租补贴等20多个方面享受到政府的资金资助、补贴或奖励。2011年至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投入21.43亿元,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352个,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原创内容产业薄弱、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和投融资瓶颈约束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探求特色路径:“文化+科技”引领发展
李小甘介绍,2015年,深圳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75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占GDP的比重达10%,成为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深圳充分发挥高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把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予以推动,以创新科技赋予传统文化新形式、新内容,着力提高文化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创新型业态不断出现,腾讯、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环球数码、A8音乐集团、雅图等一批民营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其中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连续6届蝉联“中国文化企业30强”。
“文化+科技”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也使高科技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拓展了市场空间。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的“文化+科技”深圳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同时,“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也不断涌现,并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12月,为展示“文化+科技”发展成果,还成功举办了“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系列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打造文博会品牌:铸就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
李小甘表示,深圳文博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第十二届也将于5月12日至16日精彩亮相鹏城,为国内外观众奉上精美的“文化大餐”。前11届累计总成交额13123亿元,出口成交额1185亿元。
根据中宣部等领导指示,为办好文博会,深圳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文博会唯一的常年专业承办机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简称“文博会公司”)。李小甘说,正是有了中央领导的关怀指导,有了中宣部和各主办单位的热情支持,有了国内外参展单位的积极参与,有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文博会”的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作用才得以日益增强,才能集中发挥展示、交易和信息平台的功能,才能在国内外赢得较高的知名度,才能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服务中西部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发展态势形成:文创领军企业享誉中外
近年来,深圳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文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腾讯控股、华视传媒、天威视讯、A8音乐、劲嘉彩印集团股份、中青宝网等30多家文化企业分别在境内外上市。无论是资产规模、赢利能力还是在经营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领军企业。
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成为发展亮点,全市形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62个,涵盖了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内容、出版发行等领域,产业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其中华侨城、大芬村、雅昌企业集团、深圳古玩城、腾讯集团等13家企业和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主体的文博会分会场从第一届的1个发展到第十二届的66个。分会场数量的增加和水平的提升,使文博会的规模、影响和效果成倍扩大。
专项资金扶持: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谈及文博会和深圳本土企业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李小甘如数家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介绍,2015年,深圳核心文化产品出口182.7亿美元,超过全国的1/6,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贸易的黄金口岸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2008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深圳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并授予其“设计之都”称号,深圳成为中国首个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
除了搭建文博会等国际性的交易平台,深圳还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到海外参加国际展会、进行商贸推介。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实现了我国自主品牌文化主题公园向国外输出,其动漫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熊出没》、《奇幻乐园》等动漫精品打入欧美影视市场。腾讯成立了国内最大的“互联网+”文学平台——阅文集团,占据国内80%的互联网文学创作市场份额,并与美国数字发行公司签署数字出版合作协议。
洛可可设计在伦敦开设分公司,TTF公司在巴黎成立高端珠宝品牌总部,永丰源成为唯一入驻纽约麦迪逊大道的中国陶瓷品牌,雅昌、中华商务等荣获全球印刷最高奖“班尼”金奖100多座。以“深圳品牌”“深圳设计”为代表的“中国创造”已成为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劲旅。
文化创新发展:“2020方案”成建设文化强市新引擎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委和深圳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部署,紧密结合深圳实际,以切实可行的举措、系统推进的办法,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市委宣传部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历时半年组织制定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将是把文博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展会品牌的“新引擎”和“加速器”。李小甘说。
李小甘强调,《方案》中的“文化”是“中文化”范畴,包括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3个层次,涉及宣传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文化核心层主要涉及价值观,包括城市精神、意识形态、道德水准、舆论导向、学术思想等,凝聚了城市的文化内核和灵魂。文化中间层主要涉及文化生产、服务与传播,包括品牌文体活动、文艺精品、文化传媒、文化产业、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等,体现了城市的文化服务力和影响力。文化外围层主要涉及硬件设施,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空间等,构成了城市文化的基础条件。
通过《方案》的实施,在未来5年,要逐步将深圳打造成为精神气质鲜明突出、文化创新引领潮流、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功能完备、文化服务普惠优质、文化传媒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充满活力、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人才群英荟萃的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努力建设文化强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化升级,已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但文化创新发展永无止境,今后内容产业和创意设计、文化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占比要超过60%,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产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同时要促进文博会向质量型、内涵式提升,加快深圳文交所转型发展,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落地运营,核心文化产品年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
创新发展模式:构建质量型内涵式体系
对于深圳“十三五”期间的文化产业发展,李小甘信心满怀。他说,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是基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键。要通过《方案》实施,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丰富产业文化内涵,加大对优秀原创作品采购、扶持和奖励力度,制定鼓励版权输出的扶持措施,提升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价值导向功能。进一步发挥“文化+”的功能,强化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支撑”,继续认定和支持奖励“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新型业态示范企业和优秀项目,使深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文化产业集聚高地。支持制造业、金融业、建筑房地产业、软件业等龙头企业跨界融合发展文化创意项目,鼓励传统制造型文化企业提高创意研发环节比重和水平,引导产业融合和创新升级。打造文化产业的“深圳质量”,以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扩大引导文化消费。
此外,还要培育文化领军企业,做强做大市场主体。建立挂点联系服务工作机制,重点支持30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争取有1至2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有2至3家企业入围全国“文化企业30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以产业投资基金、众筹、P2P等多种形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小微创意企业加快成长。培育发展文化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