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专访集

[第8届]文化部部长蔡武:深圳文博会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2017-03-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5月18日至21日在深圳举办。作为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和专业化文化产业展会,成长为促进和带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近日,本报记者就深圳文博会的举办、发展以及文化产业有关政策等问题采访了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组委会主任、文化部部长蔡武。

记者:作为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已成功举办七届,请问第八届深圳文博会较之以往各届有哪些亮点和特色?

蔡武: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十分重要的一年,也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一年。深圳文博会作为当前我国专业化突出、市场化显着、国际化鲜明的品牌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拉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把深圳文博会办成国际知名品牌”的指示,第八届深圳文博会举办的目标使命更明确,成果展示更集中,将全面展示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国内外参展商参展阵容更壮大、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创新的产业新业态、新成果将得到展示。此外,深圳文博会的融资交易功能也有所增强,将进一步打造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

记者:本届深圳文博会国内外招商招展情况如何?将在服务海内外客商方面推出哪些优质特色服务?

蔡武:第八届深圳文博会海内外客商的参展规模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本届文博会主展馆展商数量达1928家,其中龙头企业参展比例达61%,比上届提升了5%;核心层参展率达94%,比上届提升了2%.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组团参展,再次实现政府组团“满堂红”,并有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海外采购商参会。

办好文化产业展会,做好服务是关键。实际上,深圳文博会展会服务工作的理念、机制和模式是在长期的办会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也逐渐得到了业界和海内外客商的认可。第八届深圳文博会按照国际展会专业服务标准,进一步健全了服务体系,从展示和交易平台搭建、配套活动组织、展会准入管理、馆内导视搭建、商旅服务规范、跟踪配套服务、观众组织等各方面做好专业策划和服务,重点从进一步完善导示系统,完善“文博会质量体系”,完善参展商、采购商的数据库建设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面,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优质参展服务。

记者:本届文博会上,由文化部以及各地文化部门主办的特色活动有哪些?是否会有重要政策信息发布?

蔡武:每年的深圳文博会,各级文化部门都积极主动地为本地文化企业及产业项目参会和推介创造条件,成为促成企业间对接、项目间合作的可靠组织保障。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文化部将继续设立“中国原创动漫推广计划”展区,推广和展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优秀原创动漫作品和动漫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还将举办《中国文化产业2012投融资项目手册》发布会暨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及合作签约仪式,促进文化产业项目与资本的充分对接。北京、河北、湖南、安徽、海南等地文化部门将组织文化产业宣传推介会和项目签约活动。此外,剧目展演、美术作品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艺术品鉴赏、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讨会等几十场特色活动也将异彩纷呈。

记者:交易额是衡量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举办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深圳文博会自第六届开始交易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请问本届文博会的交易额是否会有新的突破?

蔡武:确实如此,深圳文博会自举办以来交易额年年都有提高,保持着很好的增长势头,也成为文博会举办水平和知名度提高的重要标志。据组委会预计,本届深圳文博会的成交额有望达到1400亿元、文化产品出口额有望达到135亿元。第八届深圳文博会面向全国共征集到33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较之历届涉及的领域更广、层次更多样化,覆盖国内绝大部分省区市,内容涵盖影视音像、传媒出版、娱乐演艺、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用品等12个文化产业行业门类。

记者:深圳文博会已成为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海内外文化产业界交流、交易、合作的窗口和舞台,如何评价其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对于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壮大我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蔡武:作为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的展会,深圳文博会几年来有效地发挥了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的功能,有力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渗透力,升级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表达形式和生命力。经过8年的培育发展,深圳文博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参展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外参展商云集,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高、规模大、极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聚焦和展示中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窗口,成为促进和带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民族龙头文化企业可以与国际知名文化企业同台洽谈合作,越来越多的我国优秀文化产品以深圳文博会为媒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本身承载的中国文化也愈来愈受到海外民众的了解和欢迎。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本届深圳文博会的重要内容。据了解,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将在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授牌,这一举措透露出文化产业发展的什么信号?

蔡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列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此次中宣部、科技部联合认定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在文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呈现融合式跨越发展是大势所趋。仔细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文化部将进一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新技术的运用和高科技文化产品的开发,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文化部、科技部已经建立合作会商制度,将积极拓展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形式和范围,大大丰富文化的内容和业态。文化部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动文化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文化企业技术、服务和内容创新营造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同时,将大力扶持文化与科技融合骨干企业发展,特别是科技型中央文化企业和若干地方文化科技企业发展,引导其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坚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大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努力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记者:文化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两年多,打造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也是深圳文博会的一大重要职能。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文化部在推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蔡武:自文化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文化部与各有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保持联系沟通,积极推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部行合作机制,搭建企业与银行机构之间的公共服务渠道,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积极开拓文化产业市场。截至2011年末,仅在文化部与各家银行的部行合作机制框架下,已有68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总计188.91亿元银行贷款支持。

二是启动文化企业直接融资工作。引导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建立文化企业上市辅导培育机制。截至2011年6月,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50余家,涉及演艺、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制作发行等领域,文化产业板块逐渐形成。开展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试点工作,截至2012年2月末,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到379.94亿元。

三是引导各类型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发挥直接融资对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的积极作用。截至2011年末,各类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达111家,规模达到1330亿元。

此外,文化部还联合保监会启动了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工作,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记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被写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中,深圳文博会也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行业展会之一。那么,深圳文博会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十二五”末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倍增目标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蔡武: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不仅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新兴朝阳产业,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活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进一步高涨,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速。在准确分析和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基础上,文化部先期进行了广泛调研论证,并认真听取文化系统、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经过准确科学测算制定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由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这一目标的提出准确客观、讲求实效,既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有把握实现的。

作为集展览交易、项目推介、洽谈合作、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深圳文博会在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平台搭建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商机方面作用显着,特别是将我国“东、中、西”不同区域间具有各自特色优势、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产业企业和项目吸引汇聚到一起,对于全国文化产业界的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作用巨大,这有利于构建文化产业优势互补的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此外,深圳文博会也是倍增计划中列明的重点发展的一个文化产业展会,相信其在今后自身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够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可以说,深圳文博会自举办以来年年有特色、届届有提高,其成功举办的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国内同类展会学习借鉴?下一步文化部在规范引导文化产业展会健康有序发展方面有何思路和举措?

蔡武:在中宣部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文博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也是我国唯一获得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完善了“政府办会、企业办展、以展兴会”的办展模式,成立了专门的文博会公司具体负责展会的运营,而政府主要负责相关统筹协调工作。市场化的运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办展思路,不断创新的办展机制,为文博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8年来,深圳文博会在招商招展、配套活动、展会服务等各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开创的文化产业成果展示和交易模式值得借鉴,希望有更多像深圳文博会一样规范举办、取得良好实效的文化产业展会涌现出来,为带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助推作用。

文化会展业除了作为一个文化产业门类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外,很大程度上担负了活跃市场,搭建展示、交易和融资平台,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等服务作用。文化部将继续按照科学布局、合理分工、提升内容、突出特色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会展运作模式,切实提升文化会展的交易功能和作用,促进文化会展与旅游、城市建设、商贸合作的融合。建立健全展会评估机制,完善会展评估和反馈体系,进一步规范文化产业类展会的发展。

记者:本届文博会在促进文化产业产品服务展示交易的同时,也推动了诸如非遗项目等我国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与客观的经济效益相比,深圳文博会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是更可贵?

蔡武:深入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在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思路下,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考虑到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属性,特别是具有的引导人民、教育社会等的属性和功能,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毫不动摇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际上这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圳文博会成交额从首届356.9亿元跃升至第七届的1246亿元,累计总额超过5000亿元,我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度也逐年攀升,从数字本身来看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更令人欣喜的是,深圳文博会上我们全国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发挥自身职能,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界人士参展提供服务和便利,与此同时,文化界人士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参与了剧目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讨等各种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的活动,这一方面所体现的社会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记者王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