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文化军团备受关注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本届文博会上,各地劲刮民族风,青海省更不例外。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今年,青海展馆依然以"大美青海"为核心品牌,把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手工制品、土特产等归入该品牌旗下,全方位展示青海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内涵和文化产品,彰显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针一线、丝丝入扣,一幅土族盘绣图在传承人哈承清的手中,一点点透露着土族民族技艺的文化精髓……在第九届文博会上,青海省12位"非遗"传承人集体展示非遗代表性项目,引来了大批观众的"热捧"。在深圳龙华区做公务员的赖东艳女士感慨:"以前去过青海,感觉这些技艺展示特别能体现当地民俗文化,而传承人又能专注于这份稀缺的技艺,真是难能可贵。"传承人俄玛才旦现场刚创作出一幅手绘唐卡,就有许多人要求购买。北京意知尚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王瑜在青海展馆足足逛了一上午,手里的相机几乎把所有见到的展示项目都拍了下来,"我也是做文化产业的,尤其对民族文化特别感兴趣,而青海的这种元素恰恰符合我的口味。"
借助文博会"国际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和优势,不仅让外界有机会接触"大美青海"文化的精髓,也加快了青海民族文化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的步伐。青海工艺美术厂董事长李少明已经连续7年参加文博会,对此,他更感同身受,"我们在文博会上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推介文化产业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到青海的美丽与丰富,吸引他们来青海投资发展。而我们不少富有特色的文化工艺品,也是通过文博会获得订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让文化变成"真金白银"
一会发资料、一会介绍产品、一会谈项目……青海金宝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海可算是青海展馆里的"大忙人"。从第四届深圳文博会开始,他年年都来参加,文博会给他留下的直接印象,就是文化能够转变为"真金白银"。刘建海是绘制掐丝唐卡的,第一次参加文博会之前,他的作品只在省内销售,一年能收入十几万算是高的。第一次参会,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想着就是出来长长见识,哪知在展会上,他带来的产品全部卖光了。从那以后,他的产品销路一下拓宽了许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台湾的订单纷至杳来,而且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年收入达几百万。在这次参展中,他和思畅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金额达2800万元的大单子,成为青海省代表团中最大的"卖家"。
"文博会在一定程度已经成为检验青海省文化项目'产业化'的试金石。"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厅长曹萍告诉记者,随着文化产业实力的增强,青海省这样的大订单将越来越多,文化产业离"做大做强"的梦想也越来越近。现在青海省各展商带来的大多数项目都具备市场前景好、产业化程度高的特征。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在组展中也坚持了"优中选精"的原则,重点展示文化含量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能体现文化产业发展前端和趋势的项目。通过文博会,青海省一个个文化项目从纸上协议变成了精彩现实,参展商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贸易扬帆,文化远航"。展馆规模从第一次参展的三十多平方米增加至现在的三百多平方米,展商数量从几家增加至三十多家,交易额从十几万元增加至几千万元……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博会上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届文博会,青海省代表团再现"满堂红"已经不再是新闻,而是连续几年的"惯例";交易额的逐年攀高也不再引人注目,而是越来越笃定的事实--作为青海省保持文化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途径之一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之一,打响文博会是第一仗,今后,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将继续在这洋溢活力的平台上,找到发展的动力和勇气。正如此届文博会青海代表团团长、副省长张建民所言:"在青海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今后将更加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创意的提升和文化品牌的打造。"
文化产业,正在为实现青海梦凝聚精神动力。这梦想正在深圳文博会搭起的舞台中,越来越清晰。
第十届青海省代表团整装待发,将再次赴深圳"大显身手"。"今年我省参展的企业大概有25家,参展的面积有300平方米,有8个大类的6000多个品种,有唐卡、堆绣,另外还有黄河石艺画,民间刺绣产品,藏香是今年第一次到文博会去参展。"青海代表团团长、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厅长曹萍介绍说。我省自2008年首次参加第四届深圳文博会至今,已连续参加了7届。深圳文博会为青海宣传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展现特色鲜明的"大美青海"文化魅力,展示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产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力促进了青海特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助推了文化名省建设。今年,我省除参展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刺绣工艺品、藏毯和挂毯、民族工艺品及土特产品之外,还将发放青海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册,集中推介2014年我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青海片区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参展期间,我省代表团还将继续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在现场进行技能技艺表演,并筛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和藏羌彝文化产业项目在现场进行推介。据了解,从第四届文博会青海文化产品销售收入40多万元、订货金额60万元,到第九届文博会的销售收入410.5万元、订货金额5296万元,分别增长了10倍和88倍。
十一届本届文博会上,青海展团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传统文化产品特色鲜明,不断推陈出新。今年首次亮相的丝绢唐卡、古绣唐卡、云锦画、绒毛画等依托当地资源研发,极具地方特色、而且工艺先进,标志着我省民间手工艺产品已经脱离"粗放"模式,逐渐走进高端产品行列。青海华坊工艺有限公司第一次参加深圳文博会,展出的工艺品将传统的手工刺绣与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结合起来,让文化旅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的产品价值不菲,但一开馆就吸引不少商家和游客过来咨询,有几幅都已经预定出去了!"5月15日,青海达玉部落文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艺时代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签订750万文化旅游合作项目;5月16日,循化博艺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和深圳市龙岗俊和有限责任公司签订450万的黄河石艺画共制作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签约台上,青海展团可谓是"出尽风头",每天都有大订单。鲜明的青海高原和西域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客商、嘉宾驻足参观咨询。"从展会上我发现了许多青海可挖掘开发的东西,并希望能够尽快进行合作。"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策划主管詹倩被我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特色的非遗展品深深吸引,她参观完立即坐在展厅和我省文化企业负责人进行对接、洽谈,当场谈妥意向性的合作项目。本届文博会上,我省展团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的融合,我省具有融合精神的文化企业正汇集着睿智的创意,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聚合更强大的力量。
十二届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确定和玉树州人民政府共同组成参展团,组织32家文化企业参加展览展示活动。组委会分配给青海省的展区面积共222㎡。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区195平方米,设计以"大融之美文化青海"、"三江之源圣洁玉树"等为主题,进行特装,由28家文化企业开展特色文化产品展示;丝绸之路馆展区面积27平方米,由德令哈市组织4家企业进行专题展示。参展展品约8大类、6000多个品种。包括唐卡、藏黑陶、安冲藏刀、藏族服饰、藏药、藏文软件及电子产品、牛羊毛编织品、桃花玉雕、掐丝画、玉艺画、绒毛画、泥塑、银铜器、藏香、藏饰品、土特产。展会期间,由青海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青海民间工艺师进行现场技能技艺展演,玉树州民族歌舞表演和项目推介。同时,通过发放宣传招商项目册、LED大屏循环播放文化产业宣传片,集中宣传推介青海省特色文化产业招商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