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东频道 ( 2006-05-21 13:28:46)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编辑:陈苗苗
新华网深圳5月21日电 5月18日,在文博会财富大厦展会徐悲鸿画展的开幕式上,徐悲鸿先生之子徐庆平,陪伴着她年迈的母亲廖静文一同出现在开幕式上。采访徐庆平,可以感受到他那朴实的言谈中透出的至情至性的艺术气质,而他柔和的面部轮廓,令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恍然间,艺术大师在眼前重现。作为徐悲鸿先生之子,徐庆平的形象与父亲有太多相似;而关于父亲,徐庆平的确有很多话可说。
文博会主题正是我父亲的追求
据《深圳商报》报道,记者:你觉得在深圳文博会期间举行徐悲鸿画展有什么意义?
徐庆平:这次到深圳来参加文博会我非常有感慨,北京本来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但是没想到在深圳举行的第二届文博会也会有如此的规模和热烈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
这次文博会有两个主题“文化中国、创意未来”,这也是我父亲徐悲鸿一生的追求。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中国的书画艺术缺乏创造性的年代,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使中国艺术能够重新获得活力,获得创造精神,让中国的文化能够走向世界,在世界上占有她应有的地位。
记者:今天展出的60幅作品都是从徐悲鸿纪念馆中选出来的,你觉得能代表徐悲鸿作品的风貌吗?
徐庆平:完全可以。徐悲鸿是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画家,尽管他当年享有盛名,但是他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没有出售。像这幅《渔鹰》,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奔马》等作品都没有卖掉,都非常完整地保存在纪念馆。今天展出的素描作品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作品,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是美术院校学生临摹的对象。
他让中国绘画从传统走入现代
记者:做为徐悲鸿的儿子,你怎么看待他的作品?
徐庆平:我从小就和这些作品生活在一起,但是每一次看这些作品的时候,我还是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迪。徐悲鸿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他不光画传统的中国画,还画西洋画。他曾在欧洲苦学8年时间,他说他到西方学习的目的就是发展中国绘画,你看他的素描作品就有着强烈的东方精神。国画也是如此。他很巧妙地把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点保持下来并发扬光大,同时又将西方绘画可以为我所用的优秀特点融合进去。应该说,是徐悲鸿使中国绘画从传统走入了现代,西方评论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艺术之父,我想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