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三代都在新安江水电站工作。1956年我的父亲听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招收民工,他放弃了农委会主任的职务来参加水电站的建设,成为第一代水电站的工人。1975年,我在浙工大宣传部工作,坚持业余写字、画画,我父亲的朋友很喜欢,要去3幅。结果被电厂第一任厂长看到了:“这种人才我们是要的!”春节过后,电站劳动人事科就给浙工大发了调令。当时浙工大领导不同意,但我坚决要求走。在档案没到位的情况下,我到电厂报到了。不久,厂里内外的宣传均由我负责。1980年新安江电厂在省属企业中第一个成立“厂书画文影协会”,我一直兼任协会秘书长。我的儿子1992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东海舰队快16支队,1997年退伍也回新安江电厂工作。
新安江水电站的名声在外,当年建成后,许多年画家们纷纷慕名而至。
1981年我接待了上海画家施南池、书法家任政。我一直陪同他们参观水电站、千岛湖、灵栖洞。施南池看了郭沫若为新安江水电站所作的诗后回来也作了一首:“大坝入云霄,高山没波涛;平添天下景,管领钱江潮。电发工农利,库储涝旱消;功能参造化,游览兴甚高。”而后,由任政挥毫写了一幅四尺宣横幅,留给了电厂。我陪他们三天,为厂作书画近10幅。2001年,施南池第十次来新安江,我将我厂收藏的书画汇编名为《墨韵》的一本专集送给他。这本集子里有他的作品4幅,任政作品3幅。施南池激动地说;“出得好,谢谢你们,可惜任政老师已经离开了。你陪我们玩了好几天,结果我们的作品你一幅也没拿到,这次一定要给你画一幅”。我当时也没有抱多大希望,毕竟他年纪已经90多岁了。第二天,他真的为我画了一幅四尺三开的兰竹石图。我感激至极:“您老年纪那么大了还给我画画!”
1986年春天,著名画家颜梅华先生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水电站,我陪同他参观了电站、游览了千岛湖,后在厂领导的邀请下为我厂创作了“山色湖光千岛秀”等国画作品。他跟我讲画画时心中先有一个谱,做到胸有成竹;先画大处,后画小处……”他说画画和练字一样,要先临摹,只有基本功练好,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开始创作。
1998年的一个星期天,时任中国美院教务处长的冯远老师来新安江水电站,由我陪同。在电站厂房我向他介绍了电站的历史等概况,他仔细地问当时的建设和现在安全发电、人员组成等情况,我一一作了回答。我向他谈起从小就喜欢临习书画,至今还坚持临习书法。他听了称赞说:“要坚持下去,最好到美院去学习一段时间,当然也可自学成才。”他边看边游,不断地赞赏秀丽的山山水水。临走我送他上车时,他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我回去抽空画一幅画寄送给你,作为纪念。”我当时并不在意,因为许多书画家临走时都说这样的话。大约过了一个多星期我收到了挂号信,是中国美院寄来的,揭开一看是一幅冯远先生画的《独钓寒江》。画面上,一个老翁穿着蓑衣戴着笠帽拿着竹杆在钓鱼。太出乎我意料了!
1989年秋天,著名的书法家刘江一行来到电厂采风,我一直陪同他们。他关切地问我喜欢不喜欢书画,我回答10多岁就开始练习了,工作之余一直在坚持。他说,书画能强身健体,能修身养性,你把你写的字拿来我看看。我到办公室拿了几幅给他看,他看了以后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基础很好,继续努力……”。于是,我就成了他的编外学生。他一边和我聊天,一边勾写“新安道中”篆书的小样,小样长约30公分,宽15公分。接着拿了一张六尺宣纸,折好格子,就开始挥毫题写,他精神焕发,全神贯注,写了近一个多小时。每个字都写得非常到位,给厂里留下了一幅好作品。我递茶给他:“刘老师辛苦了!”他顺手将小样稿赠送了我。至今,小样稿我还好好地保存着。
寿崇德老师得知来新安江水电站写生采风的书画家较多,他跟我打招呼,有书画家来电站时告诉他。因此,凡有书画家,如中国美院教授童中焘、孔仲起、刘江和郭仲选等老师来厂我都派车接他过来一起交流,一起笔会,一起游千岛湖,一起就餐。我厂每次出年鉴、厂史、画册都将他的代表作“新安江水电站长卷”放在首页,出版后每一次我都将年鉴、画集给他送去。记得他在离开建德的前两年,我给他送厂收藏画册时,很感动地说:“谢谢你每次都想到我,照顾我,但你从来没有向我要过一幅画,这次一定要给你画一张送给你”,我喜欢山水,就挑了一幅他的代表作——《乌龙山瀑布》。
我们一家三代,父亲是水电建设者,我是电站管理者,儿子是守护者又是电站管理者。我从小爱好书画,无论在学校念书、部队训练或到地方工作,除了工作学习外,坚持业余时间临习书画,把它当作我一生中的爱好。2004年退休后到西泠印社、中国美院高研班学习进修,使自己有了系统化正规化学习的机会,圆了青年时的梦。同时,在这些画家、书法家的影响下,我的水平得到了提升,2009年我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伴随我学习进步的是《美术报》,我是近20年的老订户了,我知道了国内外的许多美术新闻、美术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收藏门道。我将继续努力,力求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