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草薰,万象更新时节,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期而至。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八方来客享受多彩文化盛宴的背后,是十五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
经过十五载成长发展,文博会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3130平方米增加至第十五届的105000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五届的2312家,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第十五届的103个。
文博会的东道主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城市,本土企业实力强劲。十五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放眼广东,全省文创产业基本形成以珠三角为龙头,粤东西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
十五年来,文博会“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初心不变。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深圳积极探索“文化+”新业态,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据了解,文博会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开展文化推广活动,目前合作代理机构已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从产品订单输出,到产业载体输出,再到人才输出,十五载过后,文博会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南方日报记者 郭悦
5万家文创企业聚集百万从业者
AR技术让京剧演员在你面前唱念做打,声光电融合成一出凄美动人的《梁祝》,众多炫酷的科技场景“扑面而来”……这是去年文博会上,华强方特深圳总部一楼展厅为观众展示的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成就。而今年,华强方特将携手湛江合作共建总投资30亿元的“湛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主题园”项目,携手临海共同打造签约总金额10亿元的“熊出没小镇”项目。
和华强方特一样,华侨城作为文博会的老朋友,已连续15年参加文博会。每年文博会期间,中宣部都会在深圳召开高规格的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并发布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华侨城、华强方特已连续多年获得“文化企业30强”称号,截至目前,这两家企业的主题公园入园人数分别位居全球第四和第五。
今年,位于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的华侨城展区,展示了其在“文化+科技”领域的落地成果。深圳欢乐谷、世界之窗、华侨城甘坑新镇、欢乐海岸、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以及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六大分会场将以“文化+”为主基调串联起40多场精彩生动的文化活动。
文博会十五载风云变幻,见证了深圳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从2004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到2011年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予以扶持,再到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61家,园区入驻企业超过8000家,深圳文化产业跟随文博会的脉搏跳动,稳步向前。
目前,深圳的文化创意企业已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并拥有深圳文博会等国家级产业平台5个。数据显示,从举办首届文博会至今的十五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2018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深圳城市发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企业的发展与文博会是互促互生互长的双赢关系。文博会为参展企业提供展示平台,扩大品牌影响,企业在文博会展示产业发展布局,了解最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开展‘产业共享,合作共赢’的商务洽谈工作,同时企业自身发展也丰富了文博会的内容。”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时尚设计产业,一批深圳企业以品牌战略引领升级路径,跃升为行业冠军,成为代表消费升级和创新供给的强劲力量。数据显示,深圳有超过1000个时尚品牌;在全国一线城市商场中,分布着10万余家专柜;每买5件中高端服装,就有3件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
“文博会十五载,从文化沙漠到设计之都,从山寨手机到创客之城,设计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为深圳创新插上了翅膀。”有“工业设计推手”之称的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这样描述心目中文博会伴随深圳设计发展的过程。
影像,让瞬间穿越时光成为永恒;科技,令记忆有了鲜活的依托——今年文博会,雅昌艺术中心将以多种互动体验,带领观众用全新的方式在娱乐、游戏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式上,雅昌文化集团获得2018年中国版权金奖。深圳印刷行业产值稳居全国首位,裕同、劲嘉、雅昌等多家企业入选“全国印刷企业百强”,其中裕同科技先后于2016年、2017年位列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第一。
在动漫游戏行业,来自罗湖的企业点石数码涉足广告、动画、视效作品制作等领域,并在国际视觉特效领域有着知名地位,该公司在第14届国际建筑三维大赛上斩获最佳建筑商业广告金奖、在欧洲数字内容艺术创意节获“最佳三位模拟金奖”、在2014年柏林国际广告创意节获得“最佳数字公司”奖项……据了解,中国在广告、影视、动画领域所获的国际性大奖,80%以上被点石数码包揽。
文博会由“大而全”向“专而优”转变
观众不佩戴任何设备,仅仅通过触摸玻璃屏幕或者以隔空手势360度旋转就能无死角欣赏一段文物的影像……这是第十四届文博会上广东团主展区展出的全球第一个箱体内、外空气成像展示技术。
15年来,广东展团始终坚守,且连续六年实现广东省政府组团“满堂红”——21个地级市全部参展。广东省文化产业总量以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1/7的姿态,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每年都会有10多万种文化产品、6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文博会平台进行展示与交易。去年文博会期间,东莞市松山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认定接受申报;中国佛山(石湾)陶瓷设计创意谷招商合作洽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文博会发挥平台优势,推动广东制造“内涵式”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表述是“完善大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培育文化人才,打造文化精品,繁荣文化市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而今年新设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正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体现,文博会由“大而全”向“专而优”转变。
其实,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博会上的融合,要追溯到首届(2004年)时组织香港和澳门展团参展。2012年,文博会便开始在澳门举办“文博会精品展”,鼓励内地文化企业赴澳门参展,加强与澳门文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从最初的20家企业到今年的近百家企业,这是台湾展团的“文博会脚印”。2009年,台湾展团正式亮相文博会,经过近十年的成长与发展,展示交易内容从最初的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拓展至第十五届文博会的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益智童玩、新闻出版、动漫影视、数字文化等。
至第十五届文博会,已连续十年实现全国政府组团“满堂红”,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参观文博会各项展览和活动的总人数从第一届的超过47.7万人,到第十四届文博会主会场、分会场、相关活动的总参观人数达733.258万人次;专业观众从第三届的38000人次到第十四届的127.565万人次,占参会观众总数的17.39%,其规模、专业度增长之快令人惊叹。
南山的世界之窗分会场、罗湖的水贝珠宝广场、龙岗的大芬油画村、龙华的观澜版画村……文博会十五年来,已衍生出66个各具文化特色的分会场,80%以上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越来越多的机构借文博会活跃的市场交易平台和强劲的辐射效应,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
博林文创使用三面沉浸式体验空间技术再现的苏州园林,全智英迈开发的面向低龄儿童的编程机器人,懒人听书为观众们精心打造的“声音图书馆”……这些都是文博会上“文化+”新业态的体现。通过文博会这一平台,“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文化+”的发展模式逐渐被全国诸多省市学习借鉴,并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文博会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既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展示、交易、信息平台,也有力推动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它的成果之一。
“将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与当代人民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博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博会从创立之初,就建立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中西部文化企业和机构参展,通过平台聚合效应,为中西部地区文化企业提供资金、人才、技术支持。
在国内较早组建文化产权交易所,参与发起设立了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努力建立泛珠三角对外文化贸易辐射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落户深圳……在文博会的举办地深圳,文化产业也因此大放异彩。
合作代理机构遍布65个国家和地区
“墨西卡利市民对中国人充满特殊情怀,并希望与中国人互通有无,友谊长存,且中墨之间亦将贸易互通。”去年文博会上,“一带一路”展馆迎来了首座墨西哥馆,墨西哥总商会会长José Manuel Hurtado Monta?o说。
文博会作为全国性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一直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2015年,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文博会首设一带一路·国际馆(当时叫“丝绸之路”馆),“引进来”的同时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经过多年成长,“一带一路”展馆参展国家从首设的15个增加至今年的50个。参与文博会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第十五届的103个;从第二届的来自海外46个国家和地区的3012余位专业观众,发展到第十四届的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21386名海外采购商。
通过展示、推介和交易撮合,国外优质企业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和观众也零距离接触到海外文化产品和机构,有利于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更多人不知道,实际上,文博会已在全球范围内与60多家海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埃及、以色列等国家开展文化推广活动,合作代理机构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背后,是文博会展会运营模式的创新。文博会将展会运营模式与市场接轨,创造性地开创了“1+N”产业模式,组织专业展览,延伸配套产业。“1”即文博会,“N”主要包括:延伸出“N”个专业类展会、做强文博会产业落地、输出文博会品牌、推进海外招商、引进产业园分会场五个方面。
在国外,中埃文博会、以色列文化精品展等将文博会品牌输出的同时,也推进了海外招商;在国内其他省市区,文博会澳门精品展、东北亚文化艺术博览会、鄂尔多斯文博会、新疆文博会、徐州文博会拓展了文博会的地域性。
中芬设计园、中国(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深装总创意园、1980油松漫城产业园……这些年,文博会在全市优选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全年展示文博会平台的产品和项目。值得一提的是,中芬设计园5年来作为文博会分会场,加之自身园区“中外合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商业模式,已将“中芬”模式复制到全国,在绍兴、江西、秦皇岛等地,“中芬设计园”模式遍地开花。今年的中芬设计园分会场,素有“东方设计奥斯卡奖”之称的亚洲地区最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设计奖项——日本G—Mark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空降中芬设计园,“G—Mark设计大奖研讨会”在中芬设计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与产业园区一样,深圳文化企业在文博会的熏陶下也不断“走出去”。华强方特从第一届文博会就作为参展企业,第二届开始承办分会场。十余年来,《熊出没》《小鸡不好惹》等30多部方特原创动漫作品在国内200多家电视台和新媒体热播,还发行至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30万分钟,进入Nickelodeon、Disney、Sony、Netflix、Discovery Kids等国际主流媒体。华强方特不仅为乌克兰、尼日利亚提供主题乐园的整体创意设计服务,还将主题乐园成套出口中东,开拓中国首个自主品牌主题乐园“走出去”先河,深受亚洲电视节ATA最佳3D动画奖、法国昂西电影节水晶奖等国外大奖青睐。
2019年4月,动画电影《熊出没·变形记》入围意大利海湾国际卡通节普钦内拉最佳动画长片提名。据全球发布的《2017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方特主题乐园游客接待量位列全球第五,荣膺“国家5A级景区”、TEA“杰出成就奖”、IAAPA铜环奖等,“方特”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观点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
文博会平台作用明显
实现产品“走出去”
在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看来,文博会是深圳文化产业的窗口,也是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推动力量,同时还是吸引文化人才的平台,更是招揽项目的平台。“很多国外设计师通过文博会看到深圳有很好的文化创意氛围,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包括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的称号,也离不开浓郁的文化创意氛围。”
她认为,文博会极大推动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几年在文博会上,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文化+’的展示,比如智能可穿戴设备、优必选、大疆等,这些‘文化+科技’,实际上也是‘设计+科技’‘时尚+科技’。”
5月14日,第十五届文博会福田区中芬设计园分会场正式启动,以“设计共振·产业共融”为主题,一场国际化文化盛宴拉开序幕。今年是中芬设计园第5年作为文博会分会场。“我们非常看重文博会的平台,产业园和企业在这里通过一些产品订单的合作,实现了产品的‘走出去’和人才的‘引进来’。”封昌红说,目前中芬设计园吸引入驻企业50家,其中工业设计企业占比50%,知名国际设计大师及机构占一半以上,“其中大概有30%的国外设计师是由文博会的相关资源带来的。”
“文博会十五载,从文化沙漠到设计之都,从山寨手机到创客之城,设计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为深圳创新插上了美丽翅膀。”在被誉为“工业设计推手”的封昌红的带领下,中芬设计园在2018年总产值达25亿元,每平方米产值逾8万元,孵化创业团队和众筹项目超过300个,成功率达86%。
“通过文博会上的交易和资源沟通,‘走出去’的不仅有产品,还有文化产业园区载体,我们已陆续向浙江、河北、江西等省输出先进理念和优质设计资源。”封昌红举例说,比如立足秦皇岛的中瑞设计港辐射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目前已入驻国内外设计机构24家;绍兴中芬设计园积极调动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为主的各地优秀设计资源,多次组织设计大讲堂、设计沙龙、考察交流等活动;江西创新设计中心以丰城市作为推动江西省工业设计发展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工业设计与全省传统产业的深化融合,助推江西工业设计向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