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十五届

打造国际一流展会品牌 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19-05-27    来源:深圳特区报    


——访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

昨天下午,文博会各展馆加紧进行布展。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五月鹏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深圳,敞开花木葱茏的“城市会客厅”,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迎来文博会在改革开放热土上的第十五次盛放。

在第十五届文博会开幕前夕,本报记者专访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从文博会谈起,从文化产业的发展到文化建设的新目标,从脚踏实地的文化探索到高远绮丽的文化梦想,感受一座城市孜孜不倦的文化攀登。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要不负嘱托、勇当尖兵、走在前列,不仅需要发达的经济、领先的科技,同样需要文化的繁荣兴盛、文明的比翼齐飞。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较量。”李小甘说,“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部署,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出,要加快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城市。立足当下、放眼全球,深圳,必须有这样的抱负,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一座城市高度的文化自觉,也彰显了一座城市坚定的文化自信。”

文博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助推中华文化扬帆远航

记者:经过15年的发展,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第一展”。您认为,文博会在推动深圳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李小甘:2004年11月18日,首届文博会在深圳举办。15年来,文博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成为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文博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离不开国家各主办部委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各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对于深圳而言,文博会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深圳本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首届文博会只有大芬村1个分会场,本届文博会的分会场达到66个。文博会的发展与分会场的成长呈相得益彰之势。15年来,遍及全市的分会场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文博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文博会交易额的变化中,可以看到这种趋势:首届文博会的成交额为357亿元,而去年的第十四届文博会的成交额达2338亿元,是首届的6.5倍。

近十年来,伴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博会也不断发展壮大。第十五届文博会又首次设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全力落实国家战略,助推人文湾区建设。

文博会精彩诠释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的巨大动能,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和未来趋势的绝佳窗口。

记者:文博会如何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李小甘:贸易扬帆,文化远航,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文博会突出深化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我们可以看看文博会的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的变化:2006年的第二届文博会出口额为98亿元,到了2018年的第十四届文博会,出口额达185亿元。显然,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正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走向世界。

记者:您对文博会未来的发展有何期许?

李小甘:如今,文博会已成为深圳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国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

文博会担当着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使命。深圳作为文博会的承办地,要勇于担当,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部署,在提升质量和丰富内涵上下功夫,在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上下功夫,推动文博会在经济新常态中实现新发展,创造“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新气象,打造成为影响力卓著的国际一流展会品牌,让世界通过这扇窗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之美,推动中华文化从这里扬帆远航。

深圳有信心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继续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新路

记者:最近几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令人瞩目,“文化+”“互联网+”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深圳文化产业目前在国内处于怎样的位置?

李小甘: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深圳文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已位于国内第一方阵。目前,深圳拥有文化企业近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3000多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0多家,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标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7.9%。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5年出台的《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深圳着力强化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两大支撑,以此为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推动“文化+”“互联网+”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我们将“深圳设计”定位为继“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后又一新的城市品牌,出台《关于推动深圳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筹建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办好“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中国设计大展”等一系列不同层面的重点创意设计活动,努力打造创新创意设计之都。

目前,全市有6000多家较大的设计企业和50多家创意设计园区,深圳企业获德国红点设计奖、iF设计大奖数量连续6年居国内城市首位。腾讯、华侨城集团、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等一批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可以说,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深圳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深圳文化产业已进入了提升质量、丰富内涵、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有信心继续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记者:深圳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李小甘: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文化产业。深圳通过深入调研,正在制订《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

一是通过强化文化创意引领、科技创新支撑、精品内容生产和总部经济带动等“四条路径”,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通过加强文化贸易服务平台、文化金融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平台等“四大平台建设”,构建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和动漫、演艺和音乐、新媒体和网络文化、文化软件及游戏、数字出版、文化旅游、高端工艺美术、高端印制、高端文化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努力形成新的特色优势产业。

四是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内容创作扶持计划、产业发展集聚计划、文化贸易拓展计划、文化金融合作计划、文化消费升级计划等“六大计划”,优化产业配套政策,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化举措,进一步加快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强化文化产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推动深圳成为创新创意引领潮流、文化科技特色鲜明、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产业充满活力的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深圳文化新目标——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记者:今年是深圳建市40年,刚才您提到了深圳文化建设新的目标定位,即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深圳是如何确立这一新目标的?

李小甘:深圳文化发展确定的新目标,是在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和指引下确定的一个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新目标,必将有力指引深圳文化自信前行。

深圳市委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把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先行示范作为重要战略路径,把文化强市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统筹协调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根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伟中指示,经过认真研究,深圳将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整合确立为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记者:如何理解新目标的内涵?

李小甘: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要对照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最高标准,既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格局,增强在世界范围的文化影响力、聚合力和辐射力;又要把握区域特征和自身特色,体现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先导性,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作用。

建设“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就是要立足国际视野和自身特色,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融汇移民文化、窗口文化、青春文化等鲜明的城市文化个性,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打造引领全球文化发展的创新创意城市。

两者在内涵上互相贯通,在形式上彼此衔接。深圳要成为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先成为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新目标。

面向未来,根据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我们在继续实施“2020方案”的基础上,正抓紧起草《深圳市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行动方案》,进一步放远目光、拓宽视野、提高标准,努力将其打造成为“2020方案”的“升级版”和“加强版”,推动深圳文化建设实现新的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