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十五届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支撑——第十五届文博会启示录

2019-06-0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徐强    

文博会期间,市民游客积极体验感受各类新科技新创意。图为市民体验全影汇机械臂。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文博会,这一颗15年前在深圳播下的质量发展种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深圳彰显城市竞争实力的亮点。

历经15载精心打造的文博会是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引擎,它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奋斗目标,凝聚起最核心的竞争力。

5月16日至20日,第十五届文博会在深圳精彩绽放,2312家参展商、2.1万名海外采购商、50个海外参展国家和地区、66家分会场……海内外嘉宾在这里感受深圳推动“文化强市”的强大信念,以及这座城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所积累的文化内涵。

通过“文化+”实现产业的优化转型升级

文博会对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体现在它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

在文博会的带动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深圳本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深圳文化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已位于国内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

15年前的首届文博会,还只有大芬村1个分会场,15年后,分会场数目已经达到66个,数据变化折射出的是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和产业含金量的提高。15年来,遍及全市的分会场已经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它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新模式,它有力提高了文化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在此迅速崛起,腾讯进入世界500强;华侨城、华强方特连续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科技”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标志。

在龙华,很多老村因“文化+旅游”重新焕发勃勃生机。5月10日,龙华区观湖的上围文创园分会场迎来文博会首秀,很难想象,就是这个眼前被艺术家称为“世界的上围”的美丽艺术村、许多来深游客的“网红打卡胜地”,在3年前,还只是一个废旧村落。

在南山,通过文化的优化升级,赋予了辖区新的发展动能。目前,南山已经形成以华侨城、蛇口、后海为三大文化产业中心的“一核双翼三中心”文化产业新格局,“文化+创意”让南山文化企业魅力四射,擦亮“深圳设计”品牌。

在文博会的带动下,深圳通过“文化+”不断释放出强大文化创造力,有力推动了深圳文创产业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

文博会对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还体现在它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伴随着文博会的发展和壮大,深圳从最初提出“文化立市”,发展到现在的“文化强市”,深圳在政策上给予文化产业不断的支持,营造出温馨有力的文化环境。

2003年开始,深圳制定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深圳文化产业的第一次腾飞;2015年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明确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今年年初举行的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守正创新“兴文化”,全面立体“展形象”,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水平。十几年来,深圳大打“文化牌”,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实力,一扫“文化沙漠”老印象,成为最有“文艺范儿”的城市,文化创意企业纷至沓来,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创业密度是营商环境的最集中反映。目前,深圳拥有文化企业近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规模以上企业3000多家,境内外上市企业40多家。文博会为文化产业搭建广阔的舞台,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呈现多层布局,产业发挥聚集效应,目前,深圳市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61家,其中,国家级园区1家,国家级基地12家,省级园区2家,市级园区46家,加上数量更大的区级文创园,已经形成分布全市的文化产业园区体系,集群效应明显。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陈文华认为,在腾讯、华侨城等文化领军企业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下,通过产业协作,形成产业内部生态系统,带动近5万家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共生发展和超过90万人创新创造,引领着区域乃至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而这些都是深圳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有力支撑。

第十五届文博会落下帷幕,深圳“文化强市”的征程仍在继续,根据目前正在制订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圳将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