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冬季文博会

岭南画派传承人刘致远携作品亮相冬季文博会

2019-12-23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岭南画派传承人刘致远


刘致远先生,1951年出生于广州市海珠区龙道尾,1982年移居香港,岭南画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岭南国画广彩陶瓷研究会会长、岭南国画广彩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景德镇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客座教授。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岭南画派”以其“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绘画主张占据重要地位,成就了一既能写实、又富有传统中国画笔墨特色的艺术流派。

然而,“岭南画派”涉及的艺术创作,并不止于传统的国画领域,更是被广泛运用于陶瓷绘制中,别具一格的画风与色彩搭配,艺术绘画的风格,一改传统中多精于细腻的匠气,为广彩注新的活力。具岭南风格、艺术格调的广彩,更加名闻天下。

先生的父亲刘群兴,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首徒,亦是高剑父早期发展的同盟会会员,他们以陶瓷彩绘资助和掩护革命活动,在辛亥革命前夕制造炸弹袭击清朝提督,为推翻封建帝制作出了贡献。

刘群兴先生是岭南画派涉足广彩瓷绘和制作的先行者,是岭南画派广彩入瓷历史上的主要人物,推翻满清之后,为实现高剑父“陶瓷大王”的实业救国之路,潜心钻研,与剑父先生奔走于国内,调查勘察,以图瓷业的发展和振兴。群兴先生在陶瓷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研究较为系统全面,其涉足领域涵盖了基础原料选择、烧制工艺和绘画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中国陶瓷行业最早期的工程师之一。

图为第十五届冬季文博会,刘致远老师带来的作品。


刘致远先生自幼跟随其父刘群兴习画、耳濡目染,素得其父真传,研习之中,又深得黎雄才、关山月等师叔辈及翁芝师太(高剑父夫人)的指导与教诲,勤学苦练。其彩瓷作品于绘制山水时既有山河磅礴之势、又有匠心细刻的精致,且作品题材众多,能以写生的真实和民众的生活场景融入陶瓷彩绘,南国气候多雨,风貌景色中,青红翠绿的润泽,都在他的笔下生动地体现。作品多次参加港澳地区、国内和国际交流,深得藏家喜爱,并被国外友人及国家元首收藏,获得好评,是现今岭南画派广彩陶瓷艺术第二代继承者中,罕有的创作实践型传承人。

图为第十五届冬季文博会,刘致远老师带来的作品。



“刘致远工作室”已经入驻深圳深业上城三楼本来书店内。工作室致力于结合教育与工艺之长,推行可持续发展计划,努力实现对“非遗”的深层次保护与创新发展。刘致远工作室将开展传承教学以点带面,发扬光大岭南画派广彩陶瓷艺术,旨在培养更多的传承创新人才,将古技艺与创新设计相结合,提升审美情趣与国民鉴赏力,“新文脉、新结合、新科技、新传承”为四大目标。工作室同时有作品展示推广,作品陈列等多种宣传活动。

图为第十五届冬季文博会,刘致远老师带来的作品。


借助深圳文博会平台展示中西结合作品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


说起刘致远所师承的岭南画派,它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于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画派创始人为“二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以及陈树人,他们被后世称为“岭南三杰”。而刘致远的父亲刘群兴,自幼与高奇峰学画于高剑父,同时亦是最早期的同盟会会员,曾协助高剑父先生以陶瓷彩绘资助、掩护革命,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夕制造炸弹袭击清朝提督,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贡献。再回首已百年身,岭南画派从创始人“二高一陈”、二代画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等传承至今,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其画派传人的身影,创新精神是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而在如今的岭南画派广彩陶瓷传承人刘致远身上,也同样流淌着画派“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血脉。

早在2017年初,刘致远就与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公司首次结缘,并联合主办了“岭南华彩--高励节、刘致远作品展”。在此次展览中,展示他的61件陶瓷作品、20件国画和他父亲刘群兴所创作的三件手稿。

图为第十五届冬季文博会,刘致远老师带来的作品。


在2017年第十三届文博会,刘致远首次携其国画及广彩瓷作品亮相深圳文博会,作品色泽鲜明,绚丽多彩,既吸收统绘画技法,又仿造西洋画法,颇具岭南画派折衷中西的精髓,很好地承传了岭南画派的要义。

在2019年第十五届文博会上,刘致远先生携广彩《唐明皇击球图》亮相并获大会金奖。该作品是刘致远先生根据父亲刘群兴先生在1915年潜心创作的手稿,以传统中国画双勾描法、康熙五彩用色的技法制作的。

图为岭南广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致远大师的获奖作品


刘致远老师携作品亮相本次冬季文博会,让观众们大饱眼福,领略岭南画派的风采。


第十五届冬季文博会现场,刘致远老师的作品吸引许多观众驻足观看。


刘致远老师表示:“通过深圳文博会平台,使我们中西结合的岭南画派、广彩瓷文化得到大力推广,共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把我国的精彩文化带出去,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据刘致远先生介绍,借助文博会这个国家级平台,认识了很多陶瓷艺术界的朋友,交流中大家对广彩陶瓷的历史和传承有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