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人文博会秀绝活
▲来自广西毛南族非遗传承人谭素娟现场制作花竹帽。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毛南族民间傩面雕刻艺人方文展现场雕刻傩面。
▲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面塑作品。
▲非遗泥塑“舞麒麟”。
▲来自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的“笄礼”演示。
在文博会主会场8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毛南族非遗传承人谭素娟正在细心编制她们的手工制品花竹帽。她向记者介绍,这个帽子不光样式好看,挡光挡雨,而且在毛南族它更是象征爱情的“定情信物”。而在她不远处同族雕刻艺人方文展,正在为观展市民展现他们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傩面雕刻技术。神秘而精美的傩面具,吸引不少市民前去询问其来源历史。毛南族人口较少、平时鲜少被人关注的山地民族,通过凝聚自身文化与智慧的“非遗”作品,在本届文博会绽放了自己的民族魅力。
而在7500平方米的8号展馆内,像毛南族谭素娟、方文展这样的民间手工艺人还有很多。展馆分为中华名瓷名窑展区、传统非遗展区、城市非遗组团展区三大展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级民间工艺大师、民间工艺师等集体亮相于此,展示的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产品均呈现出文化内涵深厚、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民间传统手工艺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为“非遗”产品赢得了很高的人气,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体验“非遗”的制作过程。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亲眼目睹手工绝活的制作,给他们带来惊喜的同时,更展现出传统手工艺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