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日,一名小观众参观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在文博会上设立的展位。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聚焦深圳文博会】
初夏时节,第14届深圳文博会如期而至,再次为鹏城带来一场文化盛事。文博会举办14年来,缘何能常办常新,每年迈上新台阶?这与深圳多年来探索出的一个主会场与多个分会场全城联动模式密不可分。从首届1个分会场,到本届67个分会场,各具特色的分会场质量不断提升、内容愈发丰富,共同创造了深圳文创产业的魅力与繁盛。
文化产业的“大舞台”
5月10日,在位于福田区的深圳文化创意园分会场内,一场兼具民俗特色与精彩创意的“滇粤文化艺术展”正在展出,向人们展现粤文化与滇文化通过创新交流和创意赋值,实现文创品牌融合发展的探索;以“新材料”“新科技”“新思维”“新业态”“新趋势”为内容的文创理念主题讲座正在激烈探讨着文创行业未来趋势与应对策略……
“2007年开园至今,我们已经连续11次成为文博会分会场,曾获得‘文博会优秀分会场一等奖’等荣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圳文化创意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的第13届文博会,该分会场共达成合作意向、协议及交易总额120多亿元。
这几乎是文博会分会场成长的“共同轨迹”。作为深圳的文化大区,本届文博会深圳福田区共入选9个分会场,从现代装饰到工业设计、从“设计+双创”到科技时尚,使辖区文化产业优势特色和作为中心城区的文化底蕴得以全方位展现。
经过多年来的专注培育和打造,分会场已成为福田区集聚海内外文化创意资源、开展产业合作和产品交易、洞悉文化产业动向和趋势、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2006年至2017年间,福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从54.74亿元增长到356.4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1.7%。目前,全区共有13000多家文化企业,包括19家上市文化企业和6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以及12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质量、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福田区文产办负责人介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7%增加到9.0%。目前,全区共有文化企业13000多家,其中上市文化企业19家,规模以上企业600多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9.4万人。辖区已认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2个,其中国家级园区2家、市级园区4家,总面积50万平方米。
近年来,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质量、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建筑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等优势产业引领带动效应明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供给侧改革的“新抓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福田区将分会场作为文博会的重要支撑和广阔舞台,不断深挖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寻求产业的跨界融合和转型升级,成为深化供给侧改革、创造新供给的有力抓手。
“我们的文化消费还有巨大潜力。据社科院有关专家估算,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有4.7万亿元,如何使文化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效显现,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司司长赵雯在文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供给侧方面,文化单位有责任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不断挖掘潜力;从消费端来讲,应当培养文化消费习惯,改善居民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
开幕当天,在文博会中心书城分会场,一系列围绕“书文化”“纸文化”“字文化”的活动,在众多读者“粉丝”的期待中精彩开启。非遗手艺传承人的现场演示、各类创意工坊、设计师主题展等创意交流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继续书写“全民阅读之城”的新故事。
作为全国首家体验式书城,深圳中心书城自建成后就积极利用分会场平台,举办文艺活动,引入创意生活项目,打造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为一体的新型复合式文化生活空间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其传递的阅读理念,甚至改变了许多深圳人的生活方式,让“周末逛书城”成为所有深圳孩子成长中的珍贵记忆,中心书城也因此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许,成为深圳著名的“文化地标”和文化品牌。
聚焦新业态、新需求,福田区分会场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坚持以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和引导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也为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T8旅游创意园分会场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我们紧密围绕‘旅游+’这一概念带来了旅行达人秀、旅游产业数字化技术体验展、《中国旅游大典》启动等丰富的内容,希望通过举办富有创意的‘旅游+’科技、新智造、定制、规划等多类活动充分挖掘‘旅游+’的新业态,以文化创意为内驱动力,提升旅游产业内涵。”
“分会场大部分都是产业园区、基地等文化聚集区,我们利用举办分会场活动之际对周围的环境也做了很大提升和改变,分会场由此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产业亮点区域、交易消费区域,甚至成为旅游目的地。”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张合运表示,“从第一届文博会到如今的第十四届文博会来看,分会场是主会场很重要的补充,而且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