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十四届

深圳文博会助力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涌流

2020-11-10    来源:《光明日报》    

图为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的彝族漆器制作。资料图片

一年一度的深圳文博会今天开幕了。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今年的文博会更显意义特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作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的重要展示平台,创设已十四载的深圳文博会仍在不断迸发新的活力。今年的文博会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文化+”等为代表的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国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成果。

一直以来,深圳文博会都是广东文化产业对外展示的重要舞台。据了解,广东省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256.63亿元,相关产业产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26%,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七分之一。可以说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的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广东已经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单纯的制造业大省,其文化产业大省的新形象呼之欲出。

着力“文化+”,重塑产业新业态

在近年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广东牢牢牵住“文化+”和“互联网+”这两大“牛鼻子”,积极适应文化产业新业态,全面重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边界不断得到扩展,逐渐呈现出跨界融合、加速发展的趋势。有鉴于此,广东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服务、教育、旅游、体育等快速融合发展。通过抓牢“文化+制造”“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抓手,推出了诸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陶瓷、中国国际马戏节、中山市国际棒球小镇等一系列极富岭南特色的文化产品。

广东的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纷纷发力“文化+科技”,创新生产、传播方式,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广东组建了广东网络广播电视联盟,广东广播电视台在国内率先进行了4K超高清电视试验播出。在本届文博会中,4K超高清影视技术也是各界颇为关注的板块。深圳雅昌文化集团独创的以“印刷+IT+文化艺术”发展高端艺术品电子商务的模式,也引发了众多关注。

广东省文化新业态近年来蓬勃发展,尤其是互联网领域。广东大力发展“互联网+”,创新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建设了一批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网络文化产业基地。2016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加值达505亿元。本次参展的微信和酷狗音乐等下载量超过5亿的明星APP,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众多知名动漫IP,其背后无不贴着鲜明的广东“标签”。

融合发展,助力媒体转型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媒体深度融合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广东因势利导,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省市主要媒体的“中央厨房”采编一体化平台推出了重点移动端拳头产品。

此外,广东更在全国首开先河,融合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等优质资源,组建了集“媒体、数据、交易”三大业务为一体的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中国自贸区信息港”“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重大创新项目,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本次文博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带来了面向移动新媒体的传媒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及其示范应用。通过数据智能采集和分析,打造移动端个性化推荐平台,并为移动端子用户提供智能虚拟主持人,实现智能人机交互能力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则将展示其全媒体采编软件系统,通过推进“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的采编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从服务读者向服务用户转变,探索全媒体盈利模式。

多措并举,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多年来,深圳文博会无疑已成为广东最负盛名的文化会展和交易平台,文博会的成功更像是一个里程碑,显示出广东文化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的不断健全。

近一段时间,广东全省有近700家文化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南方出版传媒2016年2月在上交所上市。广州珠江数码公司、中山广东声屏传媒公司等在新三板挂牌,培育出了一批市场主体。此外,以深圳文博会为代表的文化会展平台,和以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不断搭建。主体和平台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以及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尝试,无不为广东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活力。

广东在“文化+金融”方面的作为则显得更加大刀阔斧。2016年起,广东省陆续组建了规模均超100亿元的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和全媒体文化产业基金。基金以面向市场、面向广东、面向新媒体为投资方向,按照市场化原则和股权投资方式,重点支持广东媒体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和战略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强有力地支持了广东媒体融合发展和文化企业转型升级。

(本报见习记者 王忠耀 本报记者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