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一个城市中心城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可以看到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是否强劲。5月11日,第十三届文博会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来自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约2万名海外客商来深参展和参观。
在深圳举办的文博会,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通过十三年办展,已衍生出68个各具文化特色的分会场,80%以上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涵盖文化创意产业各重点领域和“文化+”新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借文博会活跃的市场交易平台和强劲的辐射效应,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文博会在规模、数量、质量、水平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展会水准,成为“中国文化第一展”。
深圳文博会能够不断成长,连续成功,国家层面支持是一个重要方面。从“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到“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名称的变化背后,是国家层面对深圳这个紧邻香港的首个特区的经济地理位置看好,和对深圳“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的高度认同。同时,深圳以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勃发、文化资源集聚的显著实绩和骄人魅力,以文博会的蓬勃生命力、巨大影响力、广泛辐射力,不断实证了深圳选择文博会和文博会选择深圳的双双正确性。
深圳,不单是文博会的举办地和承办方,更是我国文化产业的观念原生地和方法输出方。早在2003年,深圳就将文化产业列为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并立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深圳又明确提出“文化立市”战略,以筹备创办文博会为标志,深圳正式发力文化产业。十几年来,率先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的发展模式,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从举办首届文博会至今的十三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949.70亿元,增长11.0%,占全市GDP的10%。不仅是数据漂亮,深圳也在不断领创着和贡献着文化产业“文化+”的发展模式的生动教材和鲜活案例。比如,“文化+金融”看深交所,“文化+互联网”看腾讯,“文化+旅游”看华侨城,“文化+科技”看华强。
造就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既需要市场力量,也需要政府作为。深圳坚持放宽市场准入,不断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激发了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深圳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等20多个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 2011年,深圳颁布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在原有市级财政每年3亿元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基础上,加大了专项资金的规模,深圳市政府每年集中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包括原创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原创内容产品、贷款贴息、保险费资助、房租补贴等多种项目类别。在政策落实上,对于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难题,市领导分区挂帅,限期督办解决,保障了政策落地兑现。
现在深圳已成为文化产业的博览和交易之都,这对于丰富深圳的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必须着眼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深圳文化产业走质量型内涵式,有良好的基础优势,有灵活的市场机制,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有完备的制度支持,可以预见,将使人才和资本要素实现更高层次融合,催生更多新兴业态。方案将文博会列为“十三五”文化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把其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这无疑能够推动更深层次文化博览和交易、更深层次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深圳持续释放出更加强大的文化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