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历时5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闭幕。本届文博会实际成交额为2240.848亿元,比上一届增长10.28%。
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
交易额同比增长10.58%
数据显示,本届文博会实质性成交2240.848亿元,同比增长10.28%。其中,合同成交2064.348亿元,零售及拍卖成交176.500亿元。文博会主会场共有9个展馆,总展位面积10.5万平方米。
期间,共有2302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届增加5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海外参展单位117个,比上届增加2个,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单位共35个。期间,共设置68个分会场,举办相关活动超过500场。
本届文博会共有20016名海外采购商参加,比上届增加493人,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以色列、立陶宛等99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本届文博会总参观人数达666.106万人次,相比上一届增加79.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3.46%。其中,专业观众达118.268万人次,占参会观众总数的17.76%,比上一届增加11.318万人次,同比增长10.58%。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在本届文博会期间,111家单位获得本届文博会优秀组织奖;232家单位获得本届文博会优秀展示奖;“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参赛作品共1963件,共评出奖项623件。其中特别金奖12件,金奖189件,银奖200件,铜奖222件。
“一带一路”主题配套活动丰富
本届文博会专门设立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展区,利用触摸屏、3D投影、人体感应互动等新技术,全面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带一路·国际馆”重点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传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及演艺等内容,其中埃及、匈牙利和印度等国家馆受到参展商和观众的关注和好评。
期间,数十项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项目展演、论坛、洽谈、签约等配套活动相继举行,来自俄罗斯、印度、埃及、以色列等国家的50多个国际知名企业代表参加活动。
文博会品牌效应逐年递增
经过十三年办展经验与资源积累,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已衍生出68个各具文化特色的分会场,80%以上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涵盖文化创意产业各重点领域和“文化+”新领域,如今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文化第一展”。在文博会的影响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每年保持着平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据悉,2016年1月,《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必须着眼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方案将文博会列为“十三五”文化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把其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释放文化创意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