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第一展”高交会刚刚落幕,深圳又迎来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16日,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正式上线。
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文博会主动创新求变,首次推出“云上文博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云开幕、云展厅、云招商、云签约、云大数据等“五朵云”建设,对线上展览模式进行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再造,让文化企业在“云上”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与线下看展相比,24小时在线、全方位展示和具有强大互动性的云上文博会,将让参观者大大减少遗珠之恨。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办展优势,也有利于参展规模的提升。今年的文博会将通过“云端”向世界展示3243家企业(机构)的21572件展品,参展单位较上届增长了四成。规模的扩充也促成了内容创新,本届文博会新设了电影工业科技馆、互联网馆,30%以上的文化产品和项目都是首次亮相。
除此之外,考虑到文化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实际,今年的文博会对所有参展企业免收平台费用,搭建免费展示和交易平台,引入更多的文化企业,碰撞出更强劲的创造力。
不难看出,云上文博会的诞生是应对疫情的主动调整和积极作为,但其意义又远不止于此。近年来,文博会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在网上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云上文博会的举办将加速这一进程。
云上文博会同样将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产业如出版、旅游已经开始了数字化转型,服务日渐智能化、多样化;数字经济更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飞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文化产业实现营收86624亿元,同比增长7%;而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868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的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的增速更是超过30%。
不可否认,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文化产业带来巨大冲击,但不会改变产业发展的向好趋势。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文化产业的壮大,居民的消费升级将带来巨量的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正面临发展新机遇。有观点认为,2022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即文化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
云上文博会的举办,是中国文化产业拥抱变化、转危为机、加速发展的宣言与行动;文博会的形式创新,也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相信文博会的奋力“耕云”,将收获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提速,文化产业将焕发更大生机、创造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