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文博會上,瑤族刺繡、湛江醒獅、蕭派面塑等非遺技藝盡顯嶺南文化的多彩、厚重和多元,吸引眾多觀眾駐足。
“我們瑤族人有語言沒文字,都是用瑤繡來代替,我們有人形紋,龍形紋,還有八角組合的,還有萬字形紋等等。” 在粵港澳大灣區館韶關展區,一位正在展示瑤族刺繡工藝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乳源瑤族的刺繡文化是在歷史發展積澱中產生的,繡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已成為瑤族歷史文化的積澱和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沈雨青攝
據這位工作人員介紹,瑤族刺繡還有個最大的特點,即為“反面繡”,A面下針,反轉過來的B面才是繡品最終呈現的內容。
據悉,瑤族自稱“勉”,史籍稱“過山瑤”,地處南嶺山脈的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與移居越南,老撾,泰國,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地瑤族同胞有一脈相承的歷史淵源,乳源因此有“世界過山瑤之鄉”的美譽。
在瑤鄉中流傳著一句話“瑤山有女皆會繡”,瑤家女子從小就跟著母親學習刺繡技藝,待成年之時就會為心儀男生繡下定情信物,又為下一代子女繡嫁娶衣物,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絢爛的刺繡文化不僅是乳源瑤族創造力的最好印證,更因容易令人聯想到《遊子吟》中的慈母形象,成為聯繫全球過山瑤子孫的文化紐帶。
另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醒獅,作為嶺南文化多元性的經典體現,同樣一經亮相,就十足吸睛。
沈雨青攝
在湛江展區,記者看到一位技師正在展示獅具製作工藝,該獅具已基本完工,技師正對其進行最後的上色工作。據悉,醒獅表演中所用的獅具製作過程複雜, 製作週期長,工藝繁多,對原材料和工藝間銜接的要求都比較高。不過經過獅具技師的巧手製作,獅具也因其造型活潑可愛、色彩艷麗持久,深受海內外客商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