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

创新融合促发展 桂风壮韵展新颜

2021-10-25    来源:广西日报    

——广西特色文化绽放深圳文博会侧记

9月27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广西参展团携650种文化艺术精品和文化产品重磅登场,突出展现广西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丰硕成果。

连日来,文博会广西展馆集中展示了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以及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八桂特色的广西文化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5天展会期间,共有近8万人次走进广西展馆领略多姿多彩的桂风壮韵。

“非遗”展现文化符号

在文博会期间,56岁的非遗传承人唐纯翠每天都会穿着漂亮的壮族服饰,坐在展位上飞针走线。鲜活、生动的技艺展示,吸引了不少路过的观众。“这个用壮话讲叫‘麽乜’,是田阳县壮族民间传承的一种吉祥物,里边装的是艾草,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唐纯翠不失时机地给观众讲解起“麽乜”的来龙去脉,既普及了壮族民俗文化,也为自己的产品打开销路。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新时代也赋予非遗文化新的意义,使其迸发出崭新的生命力,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审美意趣。

在“山海相连丝路相伴”展区,一幅大型贝雕挂画吸引了观众目光。画面主体是一段雄伟的万里长城雄崌于蜿蜒的山岭上,近景的青松青翠欲滴,远山上的积雪莹莹耀眼,整幅画作均用大大小小的贝壳雕琢拼贴而成。这幅画是贝雕技艺传承人林日光、自治区级工艺大师石业秀为献礼“建党百年”特别制作的。整幅画作宽2.6米、高1.8米,使用了十几种不同的贝壳,他们年初就开始构思、选料,光制作就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

“看,这就是刘三姐给阿牛哥抛的绣球吧!”在靖西绣蕴坊的展位前,观众被广西特有的文化符号绣球所吸引。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绣球”虽然还是那个绣球,但与以往相比已“脱胎换骨”,引入现代染色、印刷等技术和工艺后,绣球的质量和产能大大提高。从中可以看到,技术赋能给非遗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非遗生命力的延续不仅需要守艺传承,更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来自桂林的王伯杨是天然胎漆器的第七代传承人,同时也是柚器的第六代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今年是第10次参加深圳文博会了,每次来这里都能从各地同行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用以改进自己的技艺。他还表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非遗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给予很多政策扶持,他的企业目前已发展到100多人,年产值超1000万元。

“创造”引领产业发展

广西并不缺乏文化创造力。首开全球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印象·刘三姐》,就是广西依托本土文化和山水资源推出的创意杰作,至今仍是广西靓丽的文化符号。

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延青介绍,公司专门对《印象·刘三姐》品牌形象进行整体包装、推广,本届展会推出手机壳、丝巾、笔记本、胶带等文创产品,“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让《印象·刘三姐》走出阳朔,走向远方”。

依托本土特色文化进行创造性发挥,在塑造城市文化的同时带动产业发展,柳州是先行者。本届文博会上,各色品牌的螺蛳粉成了广西展厅的一大亮点。作为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这一传统特色产品如今已从“街巷小吃”蝶变为“网红食品”,发展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大产业。

柳州文旅集团E200车模蓝牙音箱,代表了柳州另一个重要的城市文化符号——汽车文化。该集团文创产品项目负责人徐钧键介绍,车身上的印花是柳州市花紫荆花,可以说是能够代表柳州形象的“城市伴手礼”。

9月25日至27日是本届文博会“公众开放日”,三天时间当中,大量市民涌入展馆。与专业观众相比,普通观众的流向或许更能直观地反映市场风向。广西展厅中吸引大量年轻人关注的,是智云稳定器系列产品,不少观众现场拿出手机、相机体验稳定器的性能。随着短视频行业的持续升温,稳定器市场迅速扩大,相关产品也成为玩家关注的热点。生产基地设在桂林智云稳定器属同类产品中的高端品牌,在全球都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代表了“广西制造”的水准。其最大亮点在于加入高端软件服务,实现了视频剪辑自动化,这一创新迎合了市场对快速出片的要求。

“融合”打造文化精品

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新技术正不断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融合”成为文化产业的关键词。数字融合、媒介融合、产业融合,催生出一批新业态,“文化+”的新模式正在成为广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广西日报-广西云展位上,一块主屏和三块竖屏组成的显示“矩阵”,不断播放着震撼人心的画面,快节奏、时尚动感的色块和线条,传递出酷炫的科技感。

通过控制设备,观众可以与系统互动,探索广西日报-广西云“媒体融合+国际传播”的“大格局”——动画院线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联动全球23个国家与地区媒体联合出品的《命运与共》系列短视频MV、数字出版《行进广西》《湘江1934连环画》等书籍……精彩目不睱接。

广西这片热土所富含的深厚文化资源与内涵,是助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广西展馆特别规划了“百年潮起 壮乡红心”展区,展出“湘江战役”等与建党百年红色主题相关的书籍、文创产品、动漫及IP衍生,以媒体融合的形式传递永恒的红色精神。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设置了广西网络动漫大赛孵化成果展示区、广西数字博物馆VR/AR体验区和精品图书展区三大板块,展现了我区在深度挖掘本土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多维度探索“文化+”融合发展的成果。

广西网络动漫大赛获奖作品通过包装孵化,把动漫形象转化为形态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既突出广西文化符号,又彰显了新潮、活泼、个性特色。

广西数字博物馆探索“数字出版+智慧旅游+阅读体验”的产业融合路径。在VR/AR体验区,记者也体验了一把“梦回花山”的奇妙历程,戴上虚拟现实的VR眼镜,仿佛瞬间穿越到花山脚下,亲眼目睹花山岩画雄奇壮丽的画面。

致力于多领域的文化融合、创新与发展,一批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广西文化品牌正在成长。越来越多广西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与工艺品、技艺、科技、创意、旅游等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来源:广西日报 记者:孙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