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山东>

新闻聚焦

山东临沂:“旅游+”让村民富了脑袋 鼓了口袋

2021-11-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赵辉

山东临沂是革命老区,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红色文化资源富集。近年来,在坚持以沂蒙精神为根、以红色文化为魂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同时,该市进一步突出“红”“绿”结合和全域旅游理念,聚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休闲旅游后花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路子,叫响了“亲情沂蒙 多彩临沂”旅游品牌,带动老区群众走上致富路。

“红”“绿”结合,

化优势资源为发展动能

不久前,齐元等3名游客来到位于临沂市蒙阴县的岱崮地貌旅游区,在崮上草原,他们扎起帐篷、结伴野炊,体验山地露营的别样惬意。“来这儿之前,我们在孟良崮旅游区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光辉历史。”齐元说,自己是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推介会上对蒙阴文旅产品产生兴趣,实地游览后,对当地红色文化、生态风光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孟良崮、岱崮、纪王崮……沂蒙山以“七十二崮”闻名,独特的地貌既催生了奇绝的美景,也孕育了厚重的“崮乡”文化。蒙阴县依托优势资源,打响“崮秀天下 世外桃源”文旅品牌,为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在岱崮地貌旅游区,崮上草原、神佛崮、将军树等自然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与此同时,以原三线军工民丰厂遗迹遗存为基础改建的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人民公社大食堂等,让游客追忆“三线”精神、铭记峥嵘岁月;在孟良崮旅游区,景区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研学实践、观光休闲体验等项目于一体,自2011年至今,已累计接待各类培训班6300多个,接待人数达32万。以孟良崮等为“龙头”,该县还带动椿树沟、樱之崮等景区“多点开花”,既成为弘扬沂蒙精神的载体,又培育了经济增长新动能。

作为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打造“红嫂故里”“沂蒙福地”两张名片,同步依托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峙密山居等景区,形成红色体验游、地质奇观游、休闲度假游三大旅游主题。以该镇桃棵子村为例,该村除沂蒙红嫂纪念馆、战时邮局等项目让游客充分感受军民鱼水情外,建在山坳里的“一山九墅”木屋民宿也成为热门“打卡点”,各类资源被充分盘活,发展成效显著。

全域成景,

“旅游+”构建新产业格局

临沂沂南县有“烟水之胜,轶于江南”的美誉。该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建成18处A级旅游景区,打造的田园综合体“朱家林模式”、红色文化集聚区“常山模式”、原生态保护“竹泉模式”等景区建设路径,实现了同步振兴一地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在该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从红嫂纪念碑前的广场拾级而上,游客可以品尝煎饼等特色美食,参观王换于、明德英等沂蒙红嫂展室,亦可体验《沂蒙》《斗牛》等影视剧拍摄场景、在沉浸式交互小院观看红嫂主题情景剧演出。据介绍,该景区集聚20余种旅游业态,与周边片区联动实施23个产业项目,探索出景区务工当职员、土地入股当社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一区带四员”旅游富民模式,让周边群众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

在沂水,推动全域成景、旅游强县的发展格局也正在显现活力。该县坚持以旅游引领建设城市、布局乡村、发展产业、繁荣文化,推动关联领域融合发展,比如,在已有优势项目基础上,为实现“运动游”破题,建设雪山彩虹谷体育小镇;围绕乡村振兴,打造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及“沂蒙老山街”精品民宿示范点。这些方式有效补充产业短板,同步构建了“春游、夏历、秋思、冬想”的全时旅游格局和“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系。

兴业乐业,

群众“家门口”走上致富路

一业兴带来百业旺。从以往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空心村”到如今原住村民回流、人才“归巢”,沂蒙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老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竹泉村坐落于沂南县铜井镇,“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是该村的生动写照。然而,在2008年进行景区化改造前,竹泉村许多老房子已成危房,村民年均收入仅几千元。在政府及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竹泉村秉承“先保护、后开发”原则活化传统民俗,形成新、旧两个功能区,即一个具有旅游功能的旧村和一个既有传统建筑文化符号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新村。如今,该村村民全部搬迁至新村,而旧村——竹泉村旅游度假区的原生态风光与古法榨油、摊煎饼等民俗也被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园区内的一道人文景观。“我今年77岁了,凭着编竹筐的手艺,在景区实现了就业安置,除景区每个月发放800元保底工资外,一个月还有2000多块钱的经营收入。” 村民高寿会说,随着村里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开起商铺、农家乐,在“家门口”过上了富裕日子。

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过去是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子。近几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方国明带领群众整山治水、修塘筑坝,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我们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带头成立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规划开发、统一经营管理等‘六统一’模式统筹管理农家乐、民宿,打造利益共同体,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国明介绍,该村还进一步丰富农事体验、果园采摘等文旅业态,策划推出乡村艺术节等多元活动,叫响“百泉竞流”文化旅游品牌。据悉,百泉峪村现已发展农家乐38家,在农家乐经营户中,年收入最多的达60余万元。2020年,该村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3.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