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山东>

新闻聚焦

山东手造:如何“创”出大市场?

2022-04-20    来源:大众日报 李振    编辑:赵辉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山东手造”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传统手工艺宝库,一针一线、一钉一铆之间不仅穿联着文化传承的针脚,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访淄博、菏泽、东营等地,发现不少手造企业、手造工匠、地方政府都在开展创新探索,想方设法增加手造附加值。他们路径各异但努力方向一致——将山东手造变为一把实现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告别单兵作战,一支笔一年画出6亿元

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十里铺村,看上去与鲁西南普通的乡村别无二致,但推开村民的家门,却是另一番天地。

堂屋就是画室,专业的工作台上,六尺宣纸平展铺开,村民马凡叶趴在桌前,手上的两只毛笔轮番上阵,精描细画间,一朵粉色的牡丹花在笔尖绽放,活灵活现。

“这幅工笔牡丹,我自己需要三四天才能完成。”马凡叶暂搁下笔。这位有着15年画龄的农民画师十几年前因事故失去了右腿,干不了重活的他进入巨野县书画院学习绘画,经过两年磨炼,开始单独接单作画。

装饰画靠单打独斗难以立足。“有足够的产能才能接到订单,在市场上打出品牌。”2018年,马凡叶回到村中成立工笔画工作室,向村民提供工笔画培训,已培养了数十名农民画师。工作室还签约了十几名画师,他们统一完成订单,年可产牡丹工笔画1000多张。

规模创造效益。在巨野县,像十里铺村这样的绘画专业村就有50个,绘画专业镇4个,基层画院44家,书画培训机构160余家,全县已有15000余人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在全国建起600余个销售网点,年产值近6亿元。很多村民靠绘画盖起了楼房,开上了轿车,十里铺村的残疾画师王彩领一年能“画”出5万元。

生产规模的扩大,离不开充足的人手。在许多地方,手造企业想方设法增加工匠数量。

“缝儿再编小一点。”4月13日上午,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四村的大码头苇编非遗馆工作室里,6个学员坐在马扎上练习苇片编制,徐尊霞目光紧盯她们的双手,不时叮嘱几句。

“她们都有苇编的基础,集中培训两三天,回家就能编织简单产品。”徐尊霞,47岁,大码头苇编非遗项目传承人,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苇编技术总监,去年她完成的大码头苇编“红船”一举夺得全省工艺美术创新奖金奖。而眼下,她最要紧的任务就是教技术、带学员。

徐尊兴,徐尊霞的弟弟,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基本都是联系订单的。”按下结束通话的红色按键,他感叹:“不愁没订单,愁的是来大单。”

为黄蓝汇供货的工人基本都是周边村镇的妇女,有100多人,月产能满打满算7万件。前几天,一位外地客商联系徐尊兴,想订购27万件苇编月饼盒,但必须在3个月内交货。“现有人员一天不停,一人一天至少完成30件才可能完成订单。”徐尊兴盘算了许久,怎么算都没法按时交货,最后只能忍痛放弃。

为此,徐尊兴正考虑在计件工资的基础上推出奖金激励,一定时间内出货量达到指定数额后,就可以得到额外的奖金,“希望能吸引和激励更多人留在苇编行业”。

当地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东营市巾帼双创示范项目对大码头苇编进行支持,鼓励他们包工包料培训周边村镇妇女;镇妇联多次邀请徐尊霞去社区举办培训讲座。“最核心的苇编技术基本都掌握在徐尊霞手上,虽然她也在尽力传授技术,但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给她配备得力的培训助手。”这些日子,大码头镇妇联副主席刘姣姣一直忙活着为徐尊霞寻找助手。“全镇有7个社区,首批计划在每个社区挑选1名苇编基础较好的妇女跟随徐尊霞学习,而后由她们在每个社区继续培训学员。”她说。

手造企业做大做强,对产业的配套支持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淄博市博山区,工人们将几支数米长的金属莲花抬进山东金祥琉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院内,金祥琉璃总设计师袁世祥弯腰仔细检查部件的曲度、焊点,用手轻轻一拍,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是我们为‘荷荷美美’景观项目特别定制的不锈钢组件,届时会把琉璃制成的花心、花瓣安装在这套组件上。”袁世祥拿出一根长约80厘米的螺杆比量着。组件的花苞、花萼无法使用机械加工,必须手工完成。“一般做建材不锈钢的企业干不了。”他坦言,这需要工程师能够看懂图纸,弯曲的花苞、叶片,需要工人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经过半年左右的寻找沟通,终于在淄博找到了一家企业,历经三次修改最终拿出了成品。

“这根螺杆专门从广州定制。”袁世祥把螺杆小心抽回。从寻找厂家到沟通需求再到收货,花了几个月时间。“如果项目对时限要求紧,这样的效率就难以保证了。”

出色的灯光映衬,能让白天平平无奇的琉璃装置在夜间幻化为令人惊艳的仙子。因此在承接重要的景观项目时,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云浩往往需要从全国调集资源:北京的调光公司,广州的灯光公司,唐山的安装公司,哪怕一张可撕标签也需要从南方定制。“如果配套企业能在身边,成本会大幅下降。”他坦言。

配套企业不会只为了服务某一家或是某几家企业。在南方参观学习期间,孙云浩发现,佛山马赛克产业规模全国居前,其秘密在于抱团发展——企业之间共享订单,订单越接越多,越接越大;需求多了,配套自然就更加完善,发展也能步入良性轨道。

嫁接日常生活,贴合中国消费者需求

淄博一家琉璃企业的库房里,小山一样的纸箱整齐堆叠。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服务中心主任刘波打开一个纸箱,拿出一个大肚子、带一根长嘴的琉璃制品。

“这是浇花器,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刘波说,欧美国家园艺消费基础深厚,浇花器、喂鸟器、鸟屋等园艺产品需求量很大。同时,他们对塑料制品严格限制,消费者大都会选择可回收再利用材质的产品。随着消费水平和审美需求的提高,琉璃制品在色彩上的多样性丰富性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像这样一家企业,仅美国的浇花器订单,一年就能达到600多万元。”

600多万元的浇花器订单蕴藏着手造创富的几个秘诀:延展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坚定走环保之路,不断提升审美价值。

2008年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玻璃艺术专业毕业后,刘铁柱就在博山从事琉璃设计研发生产工作,他的目标就是推出更多中国消费者喜爱的琉璃产品。

当然,所有的创新之路都不平坦。

“我从2012年开始设计实用类产品,第一次做了100套茶杯,只卖出了1套。”10年探索路,刘铁柱总结出一条教训:从材质到设计再到应用场景,必须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走进刘铁柱的工作室,目光很自然被一组镶嵌着金属线条造型精致的杯盘所吸引。“这只琉璃杯采用了德国器皿玻璃配方,耐高温,可以用来作茶具。”他举起茶壶,热水注入琉璃杯,外壁滚烫而杯子完好如初。琉璃茶具较玻璃成本更高,针对的消费群体也与一般茶具不同,因此,他在设计上使用了国人喜爱的金银等贵金属,有针对性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售价在700元一只,但高端市场反应很好,2个月做一批,3到4个月就能完成全部销售。”他说。

爱美琉璃的车间外,一堆堆破碎的琉璃残件见证着孙云浩“色彩试验”的不易。关注到一些运用国际流行色的手工艺品得到国内客户的认可,这些年,孙云浩开始尝试将进口颜料引入传统琉璃制作。“只用一种红色时,需要调整透明色与红色匹配;如果再加入蓝色,膨胀系数就会改变,很可能导致成品开裂;如果颜色更复杂,得到一件完整的作品简直难上加难。”

现代生活,变化日新月异,需求层出不穷,为手造拓展了巨大的创新空间。看到居住环境从平房到楼房,消费者对收纳的需求更强烈,徐尊兴推出了多种尺寸、不同用途的收纳盒,市场反响良好;干花花瓶、脏衣篮、购物篮等适应城市生活的新物件也成为他们的主打产品。随着比赛、评奖活动日益增多,市场对奖杯类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袁世祥设计的琉璃奖杯一年的产量就可达到20万只。

“当啷”一声,黑白相间的琉璃杯掉落在铺着地砖的地面上,一旁的鹦鹉吓得直扑闪翅膀,杯子却完好无损。袁世祥从地上捡起杯子轻轻拂拭,“这是第一批钢化琉璃餐具试验中,唯一留下来的一只。”

融入日常生活,手造的创新脚步也在迈进之前没有进入的领域。餐具,此前可称得上是琉璃的“禁区”,由于需要频繁清洗,如果用琉璃做餐具,清洗时稍微磕碰就可能导致破碎。去年10月,袁世祥开始研发钢化琉璃餐具,确保餐具从0.8米—1米的高度跌落还能保持完好;即便摔碎了,也不会像一般的瓷碗瓷盘一样变成尖锐的碎片,而是碎成细小的颗粒,对使用者更安全。“目前这一系列的产品已进入全面试验阶段。”袁世祥的目标不仅是耐摔的杯子,还要制成整套的钢化琉璃餐具,“打造现代的‘琉璃宴’”。

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适合手造深扎根、发新枝的地方无疑还是滋养它的土壤。在大码头苇编非遗产业项目基地里的3亩地上,杞柳枝从土里拱出半拃,展开几片翠绿的柳叶。“等长到一米半左右,就可以拔出来编织了。”徐尊兴抬手指向柳田另一侧,三个一人高的“花瓶”正稳稳地长在地里,走近细看,花瓶正是柳条编成。黄河口盐碱地多,外来的绿化作物很难在本地成活,徐尊兴采用本地植物杞柳,应用苇编工艺制成活体杞柳花瓶,可以应用于当地的绿化景观造型,眼下已进入试种推广阶段。

踏准时代节拍,老手艺也能加速跑

打开孙云浩的手机,抖音、小红书等年轻人喜欢的App一字排开,那里是他新的灵感来源。

“设计思路要转变,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孙云浩打开一张手机里保存的图片,“我们推出一款带有本地花卉图案的琉璃杯,使用者在品茶的同时还能赏花,设计思路就是来自于社交软件上网友的分享。”

老手艺要赢得市场,得踏准时代的节拍。如今,冲着热门IP,很多年轻人愿意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去买一个树脂或是亚克力制作的人偶,琉璃为什么不行?孙云浩发现了这一年轻人的消费喜好,与相关企业合作,着手设计开发手办类琉璃产品。

在徐尊兴位于广饶县辛庄子村的工厂,一堆堆的芦苇间,摆放着一台崭新的机器,这是徐尊兴自主研发的芦苇分片机。

手造之精华在于“手”,一针一线、一钉一铆皆为物件注入独特的灵魂。手造的大规模量产单靠双手很难实现。如何利用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而又不破坏手工制品的原汁原味,是摆在很多手造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可以适当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原材料预处理环节替代人工,编织环节还是保留原始手段。”徐尊兴说着,将一根芦苇秆塞进进料口,瞬间,出料口像射箭一样弹出均分成4瓣的苇片。以往,劈分芦苇秆完全由人工完成,加工效率低,而且成品粗细不一,采用了分片机后,效率可以提高5-6倍。

徐尊兴还不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床品的需求是柔软细腻,但传统的苇席质地较粗糙,如果让年轻消费者接受苇席,就得对苇片进行精细打磨。他又开始研究芦苇抛光机。

手造的现代化改进过程中,困难也不少。徐尊兴最初设计的抛光机是上下两个铁轮对苇片碾压抛光,但遇到突出的骨节,苇片容易断裂。是传统给了他灵感——联想到以前老人们碾糜条用石磙子在土地上碾,徐尊兴调整思路,把底层的钢轮变成柔软的胶轮,既保证了压力又增加了弹性,提高了苇片的光滑程度。“苇片的细腻程度还要进一步提高。”拿起一根苇片在手掌摩挲,徐尊兴说,抛光机还要再改进下去。

不仅在生产环节,手造销售也能向现代手段借力。金祥琉璃发力体验式销售,在企业厂区内专门设计了参观通道供消费者参观体验,还开辟研学体验厅,孩子们穿上围裙,套着套袖,学习制作琉璃小鸟、小鱼,玩得不亦乐乎。2020年前每年可接待体验学生数千人。

在一次广交会上,参展的淄博琉璃制品大都是花球镇纸,便宜到“一毛钱一两”,孙云浩看到后心疼不已。他意识到,摆脱低端竞争的“华山一条路”唯有设计。

2018年,孙云浩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发“美人肩”系列琉璃花瓶,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数千元一件的高价,如今已销售出近300件。

“这就是设计的力量。”济南大学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副主任张盈鸿认为,手造的发展空间在于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山东要培养自己的手造设计品牌。

张盈鸿举例说,杭州品牌“品物流形”用数百张竹子制成的竹纸叠合制成椅子凳子,把竹子分成细细的竹丝编织成精美绝伦的灯罩,作品不仅受到业内肯定,消费者也愿意花高价购买,其本质就是传统手造的进阶。“专业设计师在理念、手法、眼界等方面有着手造工匠难以比拟的优势,把他们引入本土特色手工业,或许就会诞生山东版的‘品物流形’。”

春风又起,黄河口芦苇萌出新芽,一个手造推广的新点子也在徐尊兴心里扎下根——今年大码头镇集中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苇编不仅能单独作为一项特色产品,还能制成外包装,与其他产品联手闯市场。“‘手造+’可能又会辟出一条新路子。”徐尊兴的眼里闪烁着希望。

(□参与采写:赵念东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