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8K、5G、全息舱、智慧屏、曲面屏......走进第十八届文博会现场,各种“文化+科技”元素不时映入眼帘。
今年,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扎根深圳18年的文博会,立足数字化转型时代,探索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路径,致力数字经济与文化的双向赋能。
“走完”长征路
再到金陵城中“游”一圈
作为一场国家级文化产业盛会,文博会为文旅产业带来数字技术的新改变。
在贵州展区,“长江数字体验馆”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走入其中,观众如同置身于乌江之上,红军渡口的涛声诉说着战役的壮烈。该场馆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最新科技手段,全景式再现了长征之路。
而在江苏展区,一幅十余米长的风俗画卷图徐徐展开,533个“画中人”神情动作栩栩如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观众仿佛置身大宋金陵的繁华盛景。这是江苏首次将全球首创“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体验带进深圳文博会,让金陵城的烟花绽放在这片承载着前沿科技的未来之境。
“今年我们围绕南京的长江文化主题,将炫屏技术和江豚进行了结合,努力展现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南京。”南京展区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在现场的全息炫屏中,被誉为长江“微笑精灵”的江豚正畅游在长江中。挥一挥手,观众便可与江豚互动体验、感受“微笑精灵”的魅力,体验魅力南京。
突出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传统技艺的时代性焕新是今年河南展区的一大亮点。在这里,《唐宫夜宴》中的“顶流IP”——“唐小妹”高萌上线。得益于虚拟现实技术,曾经只寄身于古画之上、保存于博物馆之中的古代人物“唐小妹”,鲜活地来到文博会现场,再次上演一场奇妙邂逅。
巨幅LED屏上极具代表性的山东地标风景扑面而来、全息影片《未来上海》将观众带回中共一大、黄浦江畔和朱家角各个场景......科技让文旅跨越时空,也跨越体验的障碍,越来越多的特色文化“活”了起来。本届文博会上,各展区充分利用大屏幕投影、触摸互动、地面互动投影等数字技术,全面提升了展陈效果和拓展丰富展陈内容,提高展陈观赏性和互动性,创造崭新的参展观展体验。
与机器人下棋
在“元宇宙”中学习
“输了,又输了”在文博会南山馆中,一名参观人员对着棋盘叹气。原来,他正与AI下棋机器人进行对弈训练。白色手臂炫酷的外形,引来不少人驻足围观。而在另一边,运动健儿苏炳添正通过H-BOX全息舱与观众“云聊天”,宛若真人的裸眼3D效果,令人真假难辨。
走进文博会,这样的场景有许多,数字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催生了许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全面赋能文化产业创意、生产、传播、交易、消费全链条,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戴上VR眼镜,身穿长衫的孔乙己、青绿笔墨勾勒的中国山水,课本中描绘的场景在眼前浮现……在文博会14号文化科技·数字创意馆展厅,歌尔创客(青岛)数字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利用“XR+”数字互动教室和数字交互课程,致力于数字科技在泛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教学方式革新。“XR文化教育系列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将书本与三维技术相结合,学生可以借助VR设备身临其境地徜徉在书本的世界中。”该公司负责人彭琪介绍。
本届文博会特设了文化科技·数字创意馆,聚集了大量新闻出版单位、数字演艺平台、智慧广电展区和电影工业区。其中,不少企业单位展示出其创新成果,通过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在影院放映、影视摄录、电影特效、高清制播、舞台演艺、智能印刷等高端文化装备技术领域攻克瓶颈技术,带来全新体验,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除线下展馆外,本届文博会的科技感,还体现在日趋升级完善的“云端”当中。本届文博会继续沿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进的形式,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双向赋能,让文博盛会突破空间场域限制,触达更多大众。据了解,云上文博会平台利用全景拍摄技术,再现文博会线下12万平方米的展会现场,连同云上国际馆,为参观者呈现身临其境的3D沉浸式视觉效果与观展体验。
邓子良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