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创意设计类

我是深圳文产人|“非遗+”跨界传承,创造中华文化新精彩

2023-02-16    来源:南方+    

远看是花,近看有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花字相融 ,这就是梅花篆字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花篆字是指在篆字的基础上,利用书法、工笔、水彩、水墨、写意等笔法将花镶嵌字中,将篆字与梅花巧妙地融为一体。当代梅花篆字传人王洪军先生在展位热情地介绍着梅花篆字工艺,希望在透过此次文博会中将梅花篆字发扬光大。

image.png

南方+ 李才瑛 拍摄

广东是多年排名全国首位的工艺美术大省,深圳则成为全国新兴工艺美术的代表和集聚区。岁末年终,在深圳举办的第十八届文博会成为一场灵感激荡、创意飞扬的“文化盛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集中展示、推介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共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13号馆专门设置了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的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该馆分为工艺美术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艺术设计展区、博物馆展区,展示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全方位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image.png

南方+ 李才瑛 拍摄

自幼跟随祖父学医,在公安系统从事24年医学工作的王洪军,15岁便开始接触梅花篆字,从此深深被这门艺术所吸引。从医期间,他一直坚持练习梅花篆字,不断丰富完善梅花篆字版、《梅花篆字库》,并无偿地捐献给了国家。

据了解,其《梅花篆字库》已储存4892个梅花篆字。如今王洪军是梅花篆字的第十四代传人,也是目前唯一的传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将这些文化艺术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发扬下去。”我对这次文博会很有希望,这是一个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平台,让他们都知道‘梅花开中国,篆字耀世界’。”王洪军如是说。

image.png

南方+ 李才瑛 拍摄

2018年,王洪军在香港成立梅花篆字艺术研究院,”香港就是一个对外介绍中国的窗口,能让梅花篆字艺术走向世界。“作为香港梅花篆字艺术研究院的院长,王洪军以文会友,从香港到英、德、法、瑞典等中欧多国,传播着中国汉文化的力量和美,也让世界饱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前“梅花篆字”苏州刺绣版、在宜兴创作“紫砂壶开梅花香”、景德镇瓷器版、新疆和田玉均已创作成“梅花篆字”文化的衍伸作品,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让梅花篆字在异国他乡继续绽放光芒。

image.png

南方+ 李才瑛 拍摄

此次文博会的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让更多像梅花篆字艺术一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多元、多层次地展现在公众眼前,如非遗杨氏”唐颂“旗袍,手工旗袍艺人唐光艳将如意纹绣在旗袍上,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时尚理念以及新型材料结合在一起。借用如意纹样提升腰线,既体现手工刺绣的精细美,又突出女性曲线美的效果。

展区负责人刘晓洲表示,“此次文博会提供了一个让我们近距离观察和透视非遗的平台,看到了许多将全身心投入非遗创作的匠人,也将中华传统服饰的艺术魅力展现在公众视野。”

image.png

南方+ 李才瑛 拍摄

作为文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的“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 虽受疫情影响不及往届的规模,但现场仍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展。据了解,此次联展现场,深圳游艺堂带来了产自贵州瓮安的蝴蝶妈妈老白茶,”蝴蝶妈妈“是贵州民间的神话形象,是苗族独特的文化符号。

深圳游艺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介绍,该公司将非遗技艺融入茶文化中,希望打造“非遗+”运用场景,将贵州瓮安人工手采、匠心古法手作天成的老白茶创新包装形式,让民族产品随设计的创造性打开市场。

image.png

南方+ 李才瑛 拍摄

12月28日,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观澜红木文化产业集聚区分会场活动于龙华观澜美联红木艺术博物馆盛大启幕。红木文化作为龙华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文博会上,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红木家具协会与深圳市智慧零售协会达成了战略合作,观澜街道红木家具协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全力打造红木产业交易平台,积极推动深圳红木产品走向世界。

除了非遗文化,老字号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自2010年启动老字号评选活动以来,深圳共评出248家老字号企业,目前保留称号的企业共有200多家。但面对新兴品牌冲击、消费习惯转变、产品创新竞争等,数字化转型无疑是老字号一条希望之路。

“深圳很多传统产业,包括老字号企业,都是从拥抱数字化成长起来的。”国瓷永丰源相关负责人介绍,永丰源采用数字化管理,即使在疫情下的国内市场销售也增长了30%至40%。“一个好的中国品牌,不但要在市场上立得住,还要在国际平台上输出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该负责人表示。而以数字技术的力量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无疑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把老字号品牌“擦”得更亮。

image.png

南方+ 李才瑛 拍摄

在艺术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的确在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大有作为,但非遗的形态多样,不仅要考虑技术论的思维,更应该重视对非遗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的展示和传播,这也是此次文博会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意义。

【撰文】李才瑛 程德坤

【图片】李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