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新闻出版类

知名作家、艺术家和导演集中探究艺术创作规律,分享文艺精品创作“秘诀” 一次文艺大咖的聚会 一次思想激荡的盛宴

2023-06-09    来源:深圳晚报    

▲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现场。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陈家豪 孙龙 摄

■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朱健

一次文艺大咖的聚会,一次思想激荡的盛宴。6月8日,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3号馆会议室举行。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繁荣文艺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此次分论坛分文学、舞台艺术、电视剧和网络文艺四个单元,对应四个主题演讲以及四场座谈。

参与论坛的嘉宾既有行业分管领导,又有知名作家、艺术家和导演。他们既有业内创作的思考,又有各自视角的独特表达,嘉宾们集中探究艺术创作规律,分享文艺精品创作的“秘诀”,从而为文艺创作提供既具个性化又有通识性的经验和思考。

文艺作品要深入生活

文艺作品受众面广,影响力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秀的文艺作品越来越渴望。多位嘉宾谈到了要深入生活,坚持人民立场,准确地把握并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在最先开始的文学单元主题演讲中,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陈彦提出“文学必须站在大地上来,用手中的笔把握我们的脉搏和心跳”,以及“新时代的作家既要读书架上的有字书,更要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突破人生的表层,切入生命的最深处。”

鲁迅文学奖得主韩少功也指出,当代作家创作面临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作家群体甚至出现同质化问题——越来越都市化、高学历化、中产化,广大作家如果不扎根生活,就会出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问题,体验的资源不是增多,而是趋于减弱。

而在时代的宏大背景下,陈彦表示,我们的文学作品要密切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和共同议题,“中国文学从来不是一座孤岛,自古以来,文学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优势项目。近年来,中国文化出海取得突出成绩,以中华美学精神讲述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发挥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是担当

创作文艺精品,是所有文艺创作者追求的目标。思想精深、敬业精神,勇于担当,则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标准。

舞台艺术单元中,主讲嘉宾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希望每一个戏剧人要视戏剧为信仰,“我们要对戏剧艺术有敬畏之心,以‘戏比天大’的行业责任感和‘铁肩担道义’的文化担当,涵养高尚的艺术人格,做德艺双馨的戏剧工作者。”

电视剧单元中,与会嘉宾则共同围绕“新时代的影视精品创作”,探讨“思想精深”与“制作精良”,提出富有见地的真知灼见。

作为主讲嘉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直言影视创作者要有人民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做到百花齐放。”

电视剧《人世间》大火,无论是在艺术成就、社会口碑还是市场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该剧导演李路在座谈上坦言爆款密码就是“担当”二字,“我们要有发现的眼睛,更要有担当的勇气,才能让平民英雄带上桂冠,让普通老百姓上走上历史舞台。”

新机遇 新挑战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文艺创作的传播和进步带来澎湃的力量。在网络文艺单元中,作为主讲嘉宾,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文艺网总裁郝向宏提供了一个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人均每天上网4小时。”

郝向宏还以动漫《三体》和游戏《原神》为例,讲述了中国网络文艺撒的文艺之种,不仅在国内长势喜人,更在海外生根发芽,在“破圈”“跨界”“共创”中茁壮成长。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文艺观念和文艺形态不断变化,深刻影响和重塑着人们接受、观看、阅读和感受的方式,这也给文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人工智能等科技革新带来的新情况,韩少功提醒文艺创作者“要有一点警惕性”,“人工智能创作小说、诗歌、音乐、美术等速度很快,而且立等可取,与人类创作展开了竞争。”

他认为,有大志向的作家应该思考在哪些方面补救,在哪些方面奋斗,在哪些地方争取脱困,从而走出创作的危机。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也说,“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要对视听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也许就在五到十年之内,人们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习惯都会改变,这是创作者们都要考虑的问题。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如果我们能引领全球年轻人的审美和视听习惯,更好地做到文化输出,那么中国的文化就会越来越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