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新闻出版类

“时光印记”气旺 人人都是“印刷师”

2023-07-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非遗焕新 老机器盘活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刘莎莎)古老的印刷机器、夹着植物种子的纸、雕刻着财神/魁星的印刷滚筒、“得闲饮茶”“猫肥家润”花式冰箱贴……6月7日,本届文博会开幕首日14号馆非遗展区“时光印记”展位人山人海。一边踩踏板,一边拉杆,手脚配合,就能得到一张印刷精美的门神图。任谁看了,都想手脚并用操作一把。这是一家聚焦中华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非遗企业。“时光印记”来自山东青岛,老板阮同民家族从事印刷业,作为一名80后,他亲眼见证了印刷的发展、繁荣以及后来的升级迭代。

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再到如今的3D打印……印刷技术在不断变化。但是,那些“时光里的老机器”呢?对印刷怀抱着浓厚感情的阮同民不想让那些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印刷机”蒙尘。“我是闻着油墨味儿长大的,你见过铅字印刷的文字吗?跟我们现在看的书不一样,铅字印刷的制品摸上去会有凹凸感,那就是文字的痕迹。”阮同民说,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他的体验馆,同样是一首孩子会背的唐诗,当用铅字印刷的方式印下来,让孩子拿到手里,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是其他形式给不了的。

阮同民告诉记者,自2012年以来他收藏了从民国年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同型号的印刷机、铸字机、铜字模、切纸机等两百多台,其中印刷机一百多台,铜字模三十多箱。随着激光照排技术的革新,活字印刷方式也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看到大量的活字、印刷机、铜字模被当做废品处理,阮同民心里很不是滋味。

“活字印刷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看到日本东京有个汉字馆,我国台湾地区也有类似的体验馆,就想着在大陆也搞一个类似的载体。”2012年,从叔叔厂里收了三台老设备开始,阮同民又走访了全国十几个城市的老印刷厂,搜寻老印刷设备,2013年他在青岛南京路成立了首家活字印刷馆,一边制作手工印刷制品,一边向市民提供活字印刷体验服务。此后,他们开发了活字印刷、古法造纸、古籍装帧、拓印等非遗研习包,倡导“把非遗带回家”的研学理念,打开研习包的包裹按照体验说明步骤,学生自己可以做出一副非遗作品。像《春晓》《静夜思》《望天门山》等诗词活字印刷材料包、体验包,孩子们可以自己在家印刷古诗。后来更是从铅字延伸到挖掘汉字的故事,开发了钥匙扣、铜制书签、百家姓产品等文创产品,并在线下与文创实体结合,量身定做课程装备,非遗焕新了,老的机器又盘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