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

释放数字文化消费潜能

2023-08-0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邱娟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促进了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文化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如何针对数字文化消费的新特点,以有效举措更好释放其消费潜能,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促进依托数字技术手段所形成的数字文化消费,不仅是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抓手,而且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催生出以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为新特征的文化消费。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越来越重视文化消费中的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对于数字文化产品和数字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总的来看,数字文化消费具有传播迅捷、互动性强、绿色环保等优势和特点,呈现出供需两旺发展态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但是,还要看到,目前仍存在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不足、数字鸿沟、信息茧房、监管盲区、版权纠纷等问题和难点。新时代新征程,既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着力激发消费动能、增强消费意愿、丰富消费场景、夯实消费基础、优化消费环境,充分释放数字文化消费的潜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激发数字文化消费动能。消费动能的激发和提振,体现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供给带来的消费系统性升级。要提升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水平,依托“优质文化+数字技术+成熟工业”的创新模式,加快数字文化产品、业态和传播创新,盘活文物、场馆、演艺等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百花齐放,引领文化消费潮流。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利用数字化工具做好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有效传承,使之鲜活再现和发扬光大。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演艺、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实现数字文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旅游景区吸引力,打造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游小镇、数字公园、虚拟现实主题公园等,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针对数字文化企业项目周期长、融资能力弱等问题,探索数字文化产业与金融业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机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二是增强数字文化消费意愿。消费意愿的增强意味着居民消费倾向的上升。以先进的价值理念引导精神追求,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内容服务,以更丰富、更优质的内容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扩大城市数字文化消费规模,激发县域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培育农村数字文化消费习惯。推动数字文化重点领域消费水平、层次和能级的持续攀升,开发定制化消费、互动式消费、体验式消费,以数字化手段激发新的消费意愿。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下乡进村,消除数字鸿沟。还可考虑运用消费券、专项消费补贴等,引导带动数字文化消费蔚然成风。

三是丰富数字文化消费场景。消费场景的丰富可以增加消费兴趣,带来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坚持数字文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保障高品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嵌入文化产业创新全链条和全过程,促进前沿虚拟现实空间技术在文化娱乐、旅游、展览、艺术、体育等消费场景的应用,集成全息投影、数字孪生、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着力构建在线体验沉浸式数字文化新模式,不断开创文化消费新空间,搭建更富想象、更具智慧的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让数字文化消费创意层出不穷。

四是夯实数字文化消费基础。消费基础的夯实本质上是让消费者方便消费、安心消费。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做好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要打通数字文化消费堵点、难点、卡点,持续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搭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积极将各类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上传到“云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数字公共文化场馆。

五是优化数字文化消费环境。消费环境是影响消费函数的重要因素,优化消费环境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能促进供需平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制度创新打破发展桎梏,形成有利于数字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与数字文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技术创新、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规,加强数字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治理平台垄断,加强文化数据要素市场交易监管,完善市场执法机制,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环境和居民消费环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教授 罗公利 焦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