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十九届

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 传统文化成为“新国潮”

2023-08-09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3年06月11日    

11号馆粤港澳大湾区馆内,观众们正在体验数字视觉。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11号展馆把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用“科技+文化”的方式为游客带来 沉浸式体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杨浩翰 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多种国家级非遗刺绣……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粤港澳大湾区馆(11号馆)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可谓出圈出彩,多个展馆把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用“科技+文化”的方式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同时各地重点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再做创新,采众家之长,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演绎成“新国潮”。

创新数字技术应用

讲好传统文化故事

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在重点领域和场景应用创新,是广东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思路。在今年文博会上,广东馆重点展示了数字游戏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多家参展商推陈出新,用数字游戏技术诠释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故事”。

手机一秒,史上千年,观众只需要在屏幕轻轻点击,就能穿越历史,亲身“参与”到藏经洞的历史之中。这是腾讯联合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藏经洞”小游戏,以“高沉浸”“参与式”的数字体验,开辟了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与呈现的全新模式。基于“科技+文化”战略,游戏技术展现出了其在数字文保领域的创意应用价值。

来自广州的大学生刘女士表示自己的专业就是文化产业管理,所以对保护和发扬文化遗产特别有感触,尤其这种用游戏还原敦煌文化的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身在千里之外的人们都能更立体、深入地了解。

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全球首个由游戏科技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云游戏等游戏技术,复现藏经洞及其室藏万卷的历史盛景,并以“高沉浸”“参与式”的数字体验,开辟了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与呈现的全新模式。

除了沉浸式体验,网易游戏作为业界领军企业,也承担起了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本届文博会上,网易带来了游戏《永劫无间》的全新内容,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这次是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合作,围绕中华传统神兽——神鸟金乌的游戏形象和文化意象,分别设计了角色背饰及皮肤。其中,设计师提炼出“金乌神鸟”羽毛、太阳等元素,与古蜀国的蜀绣元素一起,打造了一个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英雄外观。

据展区负责人介绍,通过游戏的创新呈现和传播,让经典文化符号可触、可感、可体验,让年轻一代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游戏过程中接受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2022年,广东的游戏业收入2155亿元,占全国4/5,电竞收入占全国七成以上。广东既是全国游戏产业重镇,也是一片传统文化沃土,随着多家广东游戏企业积极汲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省内游戏产业将继续蓬勃发展。

“本届文博会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行业人士交流、分享经验的机会,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他们的理念和努力。”数字文化展区负责人表示,回顾过去几天的展会,展区收到了来自观众的热情反馈,观众对创新的游戏方式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让他们深感鼓舞和满足,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启发和动力。未来他们将继续不断探索游戏与传统文化的创新结合,让更多人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为文化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快非遗“双创”

让传统文化变年轻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湾区馆内也演绎着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别样精彩。来自各地的传统文化“双创”最新成果汇聚一堂,在现代时尚和创意设计赋能之下,演绎越来越“潮”的新面貌。

非遗生活创始人魏素莹,带着她的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作品已是第9次参加文博会,连续3年进驻深圳主展厅。今年文博会,非遗生活的展品相较往年又丰富了很多,魏素莹还特意带来了最新升级的非遗生活“彩绣辉煌”概念手提包。

“这款‘彩绣辉煌’手提包融合了三个国家级非遗——潮绣、点翠、花丝镶嵌,是我们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潮秀)传承人康惠芳大师联合打造的概念款。”魏素莹表示,这款手提包在龙凤呈祥的潮绣图案中间,巧妙地加入了运用点翠、花丝镶嵌技艺的龙珠图案,并创新加入了碎钻图形的点缀,使手提包整体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时尚结合的韵味,而整个“彩绣辉煌”手提包用时达到960个小时。

“只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现场观众吴先生告诉记者,这种大国工匠打造的精品,才是我们该保护发扬的国潮风。

此外,魏素莹还表示,从深圳出发,非遗生活近几年来集中全力推动广东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创新转化——通过紧密连接传承人,开设非遗工坊,传承人亲授培训,让传承人带动更多的技术人员承接非遗技艺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创意产品,从而达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同时,深圳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氛围,也吸引不少来自外省的非遗文创企业“落地生根”。在深圳展区,豪放大气的满族刺绣文创产品吸引观众围观。深圳满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落户中国满绣博物馆,整合全国优质非遗资源,通过深圳走向全世界。

“可以说,南山是我的第二故乡。非遗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满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满绣博物馆馆长孙艳玲说。这些年来,她借助现代科技改良创新“鸡爪”针法为“三角针”针法,产品已形成上千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