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第十九届

深晚记者沉浸式体验文博创意 这条“音乐公路”上有您肆意的青春吗

2023-08-09    来源:深圳晚报 2023年06月10日    

▲6月8日,在12号馆哈尔滨展馆内,观展群众体验“音乐公路”驾驶。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游客打卡G331“音乐公路”。 受访单位供图

■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不出家门就可“沉浸式”体验神游千里,在第19届文博会上,参观者可以感受到百姓文化生活的巨变。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凭借地方特色与“独门手艺”,打造出创意十足的城市文化“招牌”,文博会则搭建场景助力城市展区成为魅力打卡地,使其“破圈”走向更广更深。

到文博会现场体验会唱歌的“公路”

当驾车行驶在G331边防路上,位于八岔赫哲族乡入口前,K2460+200至K2459+700处,一半的路面被刷成了红、黄、蓝相间颜色,跳跃的白色音符点缀其中。行驶车辆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匀速通过彩色路面时,车上的人会惊奇地发现,这条公路竟然奏响起悠扬的《乌苏里船歌》,乘客在车里就能体验神秘的赫哲风情。而在文博会上,哈尔滨展馆就把这种体验“搬”到了现场。

在12号馆的哈尔滨展馆里设立了创意无限展区,昆震道路工程技术(黑龙江)有限公司设置的体验项目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该公司负责人郑德彪向深晚记者介绍,该设计主要是利用声学乐理、机械学、材料学、包括计算机程序语言设计等,通过这些精准的设计,根据乐理,提前预制好旋律,将它雕刻在路面上。而路面上不同宽度、不同间距、不同深度的凹槽,使行驶在路面的车辆在固定车速情况下,将无序的轮胎噪音转化成有旋律的声音。郑德彪告诉深晚记者,简单把它理解为留声机原理:带槽的公路是“唱盘”,而轮胎就是“唱针”,轮胎驶过“唱盘”奏出旋律。

现场用设备让市民沉浸式地体验了这条长达598米的G331“音乐公路”。体验了该项目的市民黄先生告诉深晚记者,原本以为这是个游戏体验项目,实际上却是让人体验在“音乐公路”上驾驶的快感。“这种体验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驾驶乐趣,消除驾驶疲劳,增强驾驶的体验感。”黄先生表示,希望之后有时间自驾去G331边防路亲自感受“音乐公路”。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郑德彪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为当地旅游景点增加了新的网红打卡地,为乡村振兴和当地旅游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12号馆可“走入”云冈石窟第12窟

以数字化为传统名胜赋予生机。其中,在12号馆引人关注的,还有以云冈石窟第12窟“音乐窟”为原型的高清多人互动体验项目,以及3D打印等比例还原的佛首。

在这遍布大地的石窟寺中有一处最为与众不同的,那就是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不同于其他的石窟,云冈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次由皇家主持开凿的石窟,在长达一千多米的崖面上,开凿有大小洞窟200多个,其中大窟45个,造像多达51000多尊。而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艺术氛围最浓的一个窟,也称“音乐窟”。该窟有47身乐伎44件乐器,为研究北魏音乐、舞蹈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凿出如此精美的雕刻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距离,通过文博会12号馆的互动体验,感受那熠熠生辉的艺术成就。当观众走进山西展区,5米长的触摸屏展示了由云冈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共同研发设计的高清多人互动体验项目。

可为石窟画像“上色” 还可扫码下载作品

体验项目以云冈石窟12窟“音乐窟”为原型,可供5位观众同时互动体验。“我们这次带来14种石窟画像,观众可以在触摸屏上点击互动,为石窟中的音乐形象线描图着色,扫码下载自己创作的作品。在下载的图片中,同时包含石窟中对应形象的高清影像和对应乐器的演奏片段。”云冈研究院负责人梁国兴说。

现场还设置了3D打印云冈石窟造像、相关文创产品、研究文献、原创舞蹈诗剧《天下大同》剧照图册等与云冈石窟有关的文化产品。梁国兴表示,此次文博会通过互动体验、实物、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山西多年来在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方面取得的新成果。“最主要还是想引起人们对云冈石窟文化的重视。”梁国兴说,近几年来通过对云冈石窟的宣传,平日里去参观的游客都多了不少。

“文化+科技”大大拉近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距离。历史悠久的山西,这一次也用科技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化身古代画工,体验石窟创作。市民崔女士告诉深晚记者,一直以来石窟画像的精美令她着迷,这次能文博会现场“看到”石窟,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通过给石窟画像填色,再与原石窟画像做比对,会更惊叹于古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手艺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