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深圳文博会>新闻聚焦>

新闻聚焦

南头古城连续三届成为文博会分会场 吸引众多游客打卡体验 文化产业助千年古城走上潮流前线

2023-08-22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黄丽

▲近日,不少市民游客来到文博会南头古城分会场游玩打卡。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摄

▲古城内的新安县衙遗址。

▲古城内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 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华梦晴

一座千年历史的古城,一座座布满历史痕迹的城门,一间间各式各样的小店,构成了一个年轻且富有活力的南头古城。更新改造后的南头古城,以“粤东首郡、港澳源头”的定位成为城市文创新名片。

近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展,南头古城连续三届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开启了新的消费场景,具有千年历史的南头古城以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创意业态多元的姿态,融入文博会,成为城市文创新名片。

千年古城焕新颜

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位于南山区的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自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设置东官郡起,至今有近1700年历史。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的南头古城是深港历史的起点,也是深圳城市的原点,见证着深圳中心的“迁移与回归”。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人文轨迹,昔日的南头古城连接起了深圳的“城”与“村”,形成了独特的城中村文化,密密麻麻的“握手楼”与文物建筑交错着,分布复杂。“这里还没改造前,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老化的电线随处可见,走过还有一些刺鼻的味道。”曾居住在南头古城附近的剪影非遗传承人刘期培说道。

2020年以城中村为基底的南头古城从杂乱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更被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首。目前,古城内分为历史怀旧区、艺术文化体验区、品质生活区、文化创意区多个区域,成为必经打卡点。

新旧融合焕光彩

包容文化独具特色

改造后的南头古城,演变成了一个历史人文街区。南街由众多的微型博物馆,以及文创与设计类的商铺组建而成;北区则划分为创意类办公聚集地;游客居民较多的东西街则是以消费类以及潮流类业态为主。

文博会期间,古城再次迎来客流高峰。深晚记者走访时看到,南头古城目前有40余家特色门店,其中不乏多家新颖的商业门店以及老字号餐饮。在餐饮上有粤港澳经典老字号,也有西式人气甜品店;在休闲娱乐方面,有炫彩缤纷的黑科技店,也有各式各样小众的文创店,为古城营造出文艺休闲格调。

2021年,在古城改造后,刘期培受邀将剪影文化带入古城,而对于古城印象仍停留在城中村的刘期培一开始也满是抗拒,“他们邀请我先来看看古城的新面貌,一看很惊喜,新的古城早已不见之前的逼仄昏暗,所以当场我就决定以这里作为我展示剪影文化的新址。”

“在古建筑里体验到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更深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游客小林说。“重生”后的南头古城有古老的传统文化,也有新的潮流,而剪影等传统文化艺术也在南头古城里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去年8月,入驻南头古城的Z·P.ILOT黑科技旗舰店,是古城里客流量最多的店之一。其炫酷的门店设计以及店内200多个充满科技感的产品在古城里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在开店选址时也考虑过其他地方,如大型商场等,但古城与潮流科技的反差感更吸引我们,最终选择在古城里开设旗舰店。”Z·P.ILOT店员说。

因文博会焕发新活力

古城商家客流激增

事实上,南头古城的重塑与文博会的开展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是深圳文化氛围升级的缩影。2021年,刘期培刚来古城开店时,南头古城首次作为文博会的分会场,举办了两天主题文化市集、4个主题展览及多场配套活动,受到不少市民关注。“刚开始来古城时,客流还不算特别多,但文博会开幕后,游客明显就多起来了,越来越多人知道这个地方。”刘期培说。

刘期培的店面坐落在古城的不显眼处,店外是以黑砖砌成的砖墙,店内则是古色古香的家具,而在木制架子上摆满着他的得意作品。刘期培告诉深晚记者,在过去的“五一”假期,古城迎来了一大批民众,那段时间自己每天都要给100余个游客剪影,而慕名来参观的更是多不胜数。“因为古城,我的剪影被更多人认识,辛苦一点我也觉得值了。”刘期培笑称。

今年南头古城打造以“青年、潮流、包容”为亮点的文博会分会场主题,联动不同青年文化品牌资源,围绕宠物文创经济推出宠物文创地图打卡、流浪动物领养日、爱宠导览日等活动以塑造宠物友好的街区氛围和特色文化消费场景,吸引了更多游客到访。

多元业态齐聚的南头古城,每逢节假日,人流如织,居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品尝美食或者看展休憩。而随着文博会的开幕,近期古城内的游客更多了,走访中,不少商家向深晚记者透露,近期门店整体客流增加了一半以上。以往参与到文博会现场展示剪影魅力的刘期培,此次文博会期间选择留在古城,“在哪里都不会限制我的发挥,我也期待剪影能在古城里散发新的色彩,也希望我的作品可以为文博会添光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