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江苏省

徐州祖孙打造独特文旅产品 “非遗”小香包 变成“金荷包”

2023-09-18    来源:深圳商报    

祖孙二人为徐州香包注入了全新活力。涂竞玉/图

深圳商报记者 涂竞玉

华美锦缎锁不住中药沁香,细密针脚勾勒出美好寓意。融合现代审美元素的徐州香包,让观众爱不释手。在第十九届文博会上,徐州针棒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带来的以“歌尧”香包为代表的文创香包。徐州香包传承人王秀英和孙歌尧祖孙俩现场展示“针棒香包”的制作技艺,让观众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与时代创新。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在中国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习俗,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孔雀东南飞》中“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就是对香包的描述;汉代《礼记》记载的“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中,“容臭”指的就是香包。徐州作为汉文化发祥地,徐州香包的历史就如同一部文明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寓意。它的题材和内容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厚的文化蕴涵和文化价值,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孙歌尧向记者介绍,徐州香包以其独特的设计、精细的工艺、别致的形状、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广受欢迎。在春节、端午等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香包,作为亲朋好友之间赠送的礼品,寓意祈福安康。徐州香包采用各种中草药,如茯苓、艾叶、黄粱等为主要原料,香气醇厚,用于驱虫防病,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香包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裁剪、填充、缝制、装饰等步骤,每一步都要求精细认真。

王秀英是徐州香包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和传承徐州香包制作技艺。王秀英的孙女孙歌尧在她的影响下,也热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从小就跟随她学习制作香包的技艺,现在已经成为了这一技艺的重要传承人。

在时代的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经历着变化,传统的香包制作技艺也亟需创新和发展。“95后”孙歌尧的加入,为徐州香包注入了全新活力。

建立“歌尧”香包品牌

孙歌尧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时尚元素,对香包的款式、工艺进行了大胆创新。为了提高技艺,孙歌尧四处学艺,找到被誉为“中国发绣第一人”的周莹华老师,学习发绣技艺并运用到香包制作中。还与知名企业合作,将流行的手游人物融入香包元素,让热衷于游戏的年轻人,真切感受新潮流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美。

孙歌尧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打造了“歌尧”品牌,集结了一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青年设计师和品牌运营者,建立起3000多款香包图案库,设计了红色记忆、古韵歌尧等五大系列近百种香包新品。在学校导师指导下,她将3D打版创新引入非遗工艺。随后,她创办了徐州针棒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运营。

在文旅展售上,她将香包与徐州的历史文化景点结合,打造了独特的非遗文旅产品。与此同时,孙歌尧积极探索香包的应用场景,让香包成为了旅游礼品、装饰品、保健品,扩大了香包的市场需求。新品研发、加工定制、文旅展售成为了香包产业的新生力量,创造出非遗传播与消费新场景。这种创新的方式,使徐州香包的传统工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非遗传承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守护,更应该是对未来的探索。以孙歌尧为代表的“非遗新人”在创新和传承之间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平衡。他们尊重和保留了传统,但也致力于将现代元素融入。

开启乡村致富之路

如今Z世代走入了消费主场,如何把握非遗文化“未来时”,让非遗文化走进Z世代的生活场景——作为其中一份子孙歌尧颇有心得。

“歌尧”香包申请了编锁套针、可视化创样软件、明暗花针或明暗缲针、“快塑”香包3D定型法、型易三围香包制作软件等6项软件著作权,生产效率提升30%至50%,突破了传统香包外观局限。孙歌尧通过明暗缲针、3D打版等现代技术,不断提高香包的生产效率。影响、推动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通过参与到香包产业链的上下游,走上了致富道路。

孙歌尧创新线上商业模式,构建O2O非遗香包社群。通过网店销售拓展市场渠道,开发进阶式培训课程体系,结合客户细分开发3000+图库,并向不同客群提供不同原创手工DIY材料包。在老手艺人的“传帮带”之下,以孙歌尧为代表的年轻手艺人,通过香包文化传播,积极助力当地全域乡村旅游融合,唱响国家级特色香包小镇新发展,近几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超千万。全球订单纷至沓来,小香包香飘海内外。

“抓好非遗文化,拥抱市场,增强造血功能,继而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文化产业,带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孙歌尧说:“我们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发扬,让传统非遗插上市场的翅膀,在新一轮产业振兴下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