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山东省

看虚拟直播、赏汝窑宋瓷、吃彩色煎饼……在文博会,找到“文化+”的一千种方式

2023-09-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3年06月11日    

文化产业综合馆B馆广西展厅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来众多市民围观欣赏。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 深圳特区报 首席记者 秦绮蔚

昨天,文博会迎来大批周末逛展的市民游客。徜徉在展会大厅,或古朴雅致,或新潮科幻,“文化+”的一处处生动场景,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为满足百姓美好生活聚力。

文化+健康,中医药走进百姓生活

把脉问诊、拔罐艾灸、推拿理疗……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的展位前,沉浸式体验中医中药的观众排起长队,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

走进中医药人精心布置的这座展馆,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市民可以近距离嗅闻观察药材、学习辨识中草药,也可随手拿起一份文创产品,诸如鹿参膏、蕲艾条、红糖姜杞茶、菊花决明子茶……作为馈赠亲友的“健康”伴手礼。

近年来,依托“文化+”,深圳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尤其是利用文博会平台拓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以宝安区为例,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运营、全国首部区级中医药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市首个中医药发展基金会成立……一系列专科、论坛、科普、文创等,增加了中医药的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提升了产业的规范化、大众化、便利化。

文化+文创,带动影视流量与非遗保护双赢

“电视剧《梦华录》看了一遍又一遍,除了跌宕剧情,还有精美考究的服道化。没想到逛一逛文博会,还能找到同款天青色茶盏,爱了爱了。”文博会展馆里,市民陆小姐欣喜地告诉记者。

以“文化+”为抓手,《梦华录》再现了北宋京都的繁华,点茶、插花、挂画等细节逼真,带动了影视作品的流量和评分;而宋画中跃然而出的文创精品,也拉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名气。本届文博会上,深企瑞百盛以“天青宝色 汝窑传奇”为主题,展示了10年来为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及影视剧作创作的汝窑。一盏一托一花型,天青釉质温润如玉,“天下宋瓷,汝窑为魁”的美学与质感给予了鲜活诠释,获得观众青睐。

“以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谐音‘荣华’,寓意吉祥如意。”文博会江苏展区,工作人员一件件解说着展台里的手工艺品。“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是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摇曳生姿的装扮,也是“发髻上的南京”向文博会款款走来。“太精美了。”许多观众在展台前驻足,惊叹道,从头饰到团扇,从画框到摆件……传统绒花工艺大师赵树宪团队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制作的手工精品,形式不断丰富,文博会上展销两旺。

“文化+”拓展边界,催生新品牌丰富新场景

漫步本届文博会展馆,“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电商”等新颖丰富的发展模式,比比皆是。

华侨城集团展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虚拟数字人直播、短视频、云演艺、云剧场等场景应用,不断滚动演示。数字技术的创新和迭代,打造了花橙旅游、花小橙APP等文旅轻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助力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导入消费领域。丝路文明数字光影艺术特展中,敦煌伎乐飞天美轮美奂,展示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和活化。

山东展区,淄博烧烤和周边文创飘散着的“烟火气”,沂蒙煎饼卷成栩栩如生的向日葵、玫瑰花等……“文化+美食”,通过生鲜食材、精致餐具、创意造型和高超刀花,把味蕾享受升华到视觉盛宴。临沂大嫂徐海霞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她将煎饼卷成色彩缤纷的艺术品,再加入水果、蔬菜等营养榨汁,受到年轻人喜欢。本次首度参加文博会,她第一天就卖光了200袋煎饼。

香港馆,一头粉红色耳朵的小象格外吸睛。这件展品,香港设计,深圳制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总会执行会长黄竞说:“我们带来的很多展品,创意设计在香港,打样和生产在大湾区各地市,最终组成一条合作共赢的完整产业链,再反哺社会公益。比如小象IP周边产品,除去成本,后续营收都会用于支持基金会的慈善事业。”

10多万种文化创意产业展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交易……本届文博会搭起的“文化+”平台,仍在不断催生一个个新品牌、新场景,集聚拉动上下游产业。回望2004年到2023年,跨越19载的文博盛会,带动“文化+”边界的不断拓展,见证文化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新引擎、注入新动能,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