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

广东省

多位文艺界人士表示努力开拓大湾区文化事业新天地 让中华传统文化被世界看见

2023-09-18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3年06月11日    

一生广彩情怀的陈文敏专注原汁原味的非遗创作,也力求守正创新。 (受访者供图)

■ 深圳特区报 驻穗记者 陈行

广深是大湾区文化重要引擎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正在举行。助力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的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作为广东文艺精品于此亮相。6月9日,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也专赴深圳,在文博会框架之下,携手紫荆文化集团进行现象级国漫电影同名音乐剧《雄狮少年》项目发布。明年年初《雄狮少年》将首映,担当制作人的陈睿对该“湾区之作”颇具信心。

原创音乐剧《雄狮少年》是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大剧院集结大湾区制作力量重点打造的。它聚焦岭南醒狮文化、风土人情,传承拼搏进取的广府精神。醒狮是大湾区共同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该剧深化粤港合作,促进大湾区文艺要素交融互通,唤醒大湾区人民同根同源的印迹与情怀,也是大湾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担当的生动缩影。

在陈睿看来,广深两地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核心引擎。“圆润双砾”、设计独特的广州大剧院作为城市综合性文化空间,已成为文旅“打卡”不容错过的地标。“十大特色文化街区”装点深圳文化群落,由深圳书城、深圳图书馆、深圳音乐厅、深圳市少年宫、深圳市民中心、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等聚合而成的“文艺圈”,将城市“最中心”交付文化。早在建市之初,深圳便发轫重视文化的意识。

深圳每年都举办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部署、统筹工作,紧抓创意源头、细化选题立项、提供全链条机制支持,为大湾区文化生产作出应有贡献。同样,3月,广州演交会为粤港澳大湾区演艺业态和空间拓展打开思路。陈睿告诉记者,“随着大湾区逐渐便利化、一体化,各地剧场管理者之间也会拓深交流、互通有无。”

“作为大湾区行业内的引领者、召集者,如何用文化更好地触动普通市民,让艺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广州大剧院的文化使命。我想这也是大湾区剧院共同的文化使命。要让大湾区观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好作品。”陈睿提到,“观众是有这样的文化艺术需求的。”她觉得,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交响乐等类目全面开花,令深圳的文化生态丰盈有香。

搞艺术要有大湾区文化视野

文博会开幕前夕,广州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烧制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韵诗到场布置。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文敏的女儿,携《花团锦簇》《四季花鸟》两件广彩作品参展。在文博会人潮络绎不绝的现场,陈韵诗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阔步向前”。她告诉记者,深圳办展会是有大格局、大辐射的。

4月,中法元首在广州非正式会晤,观景品茗、纵论古今。泡金毛毫茶,用的是广彩盖碗;泡凤凰单枞茶,搭配的是广彩茶杯。广彩技艺萌芽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多年历史,其瓷器题材广泛、色泽鲜明,有中西合璧、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文敏介绍,作为岭南文化重要载体,广彩瓷器烧制技艺至今在海内外仍享崇高声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生广彩债,半世情怀奴。”陈文敏这样形容他与广彩的关系。2005年,他开始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对广彩发展脉络作全面而系统化的梳理并独撰申报文本;2008年,“广彩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文敏作为国家级非遗广彩项目保护单位法人,先后推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非遗文化满天繁星,他发掘“广彩理论自信”,深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可最大问题是传承。

让他欣喜的是,女儿陈韵诗在境外学成后,主动回穗决定接他的班。

陈韵诗在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有间广彩茶室,也是传统非遗文化的“体验式空间”。她开展非遗广彩文创、非遗广彩文化教育、非遗广彩文化旅游与品牌合作等工作,研学模式成为传播窗口。陈韵诗教小朋友用广彩技法绘画瓷盘。孩子们拿到作品十分开心,她自己也有满足感。如今,父女俩基本达成共识:陈文敏专注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创作,她激发广彩活力助非遗文化“出圈”。

陈韵诗身边许多朋友都喜欢传统文化,她觉得,这不是一种新趋势,而是潜移默化的基因烙印,所以非遗文化大有潜力。她的深圳朋友中,有留学经验的占比很大,看过世界后,反而更想寻回自己“文化的根”。“深圳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希望未来广彩能更多走进深圳人的视野。”有机会的话,陈韵诗期待在深圳为非遗跨界赋能,她有这种文化自信。深圳文化新地标南头古城里,便有广彩表现形态的踪迹,活化文脉之蕴。

陈文敏没有要求女儿必须学书法、学绘画、学广彩。开放包容的广彩文化滋养他,也反哺他一种“大湾区文化视野”。这里汇聚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在深圳,这种多元尤为明显,各种创新要素和文化资源有机融合焕彩,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都变成深圳人。

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彩

“要努力学习,传承老一代的奋斗精神,并发挥年轻人所长,做到勇承责任、有序传承。”将传统的变成现代的、经典的变成流行的,焕发本土化、民族化的潜力,并让世界看见,这是陈韵诗这一代许多年轻文艺人才的寄望。

“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领军人物”丁一滕,近年来经常受邀到大湾区参与戏剧节、戏剧表演工作坊、青年文艺人才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戏剧大会等。

他提倡的“新程式”戏剧观,讲究中西、古今融合,在艺术形式上不固守一亩三分地,在形式理念上不拒绝任何优秀文化交汇。他有海外经历,由此生长出包容、开放、自由的“跨文化意识”,也借机回头重新审视、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张力。他看重古典戏曲表演中蕴含的“原则”,即“中国人的根源哲学和文化基因”,想从老祖宗的瑰宝里寻求属于新一代人的表达。

陈韵诗也说,“无论广彩的表达方式如何变化,其最根本的审美内涵和技术呈现是不会动摇的。对于非遗来说,这是文化根基和核心要素。”或许,这也映照大湾区的文化气场与自信底色。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陈韵诗表示,她与不少年轻的广东非遗传承人熟识,发现其中很多人都在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尝试将更多新的观念、手法、应用场景融入新的非遗创作中。作品回归日常、“跨界”创新融合的做法已屡见不鲜。

陈韵诗认为,“我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广彩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工作。师公余培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位广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及家父陈文敏传承给我的,除了工艺和技艺,更多的是世世代代广彩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探索实践、务实专注的精神。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新面貌,我们90后更应该要发挥年轻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深圳特区报广州6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