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6月8日电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8个分论坛8日同时在深圳举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畅谈兴文之策。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设置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数字出版前沿技术发展与应用、建设人文湾区、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贸易、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8个分论坛。
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上,国际传播工作承担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职责,发挥着彰显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开放胸怀、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上说,“国际传播千条万条,基本一条还是沟通中外。”国际传播要有效作用于受众,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规律研究,做到跨国背景下的“识民情、接地气”,构建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国际传播话语叙事体系。
“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传臣在数字出版前沿技术发展与应用分论坛上表示,出版业要紧跟前沿技术,推动出版业态、理念、实践、经营的创新,加快构建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出版工作新格局。
版权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要素。在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表示,深入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呼唤版权发挥更大作用,尤其要加强互联网版权保护与运用,构建健康的互联网版权新生态,为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促进文化贸易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文化贸易“从大到强”“从点到网”“从量到质”碰撞思想火花。“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建议,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造国际传播的品牌,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进入世界的知识体系。紫荆文化集团总经理文宏武表示,文化贸易的活跃程度是文化繁荣的一个鲜明标志。在新的起点上,文化贸易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同时文化贸易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升级。
文艺创作推进文化繁荣。参加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的《人世间》等剧导演李路认为,当前对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文艺工作者,要拍出顺应时代、受百姓喜爱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
传承是解决非遗问题的“总钥匙”。在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表示,非遗来源于生活,也发展和繁荣于生活,既要做到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又要做到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将其充分融入到社会生产生活中。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之势。“中国电影要走近观众、走向世界,唯有勇于探索、主动作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好电影强国之路。”在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说,扩大需求、促进供给、改善预期,是广大电影人心之所盼,也是电影产业适应新常态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粤港澳三地自古以来同根同源、人文相亲。在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郑培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深受多元文化影响,多元文化的前景是融合,不是对抗。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建设人文湾区的使命是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不仅经济高度协调发展,还有人心民意共通,实现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