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创意设计>

创意设计

辽宁:匠心非遗 助残逐梦

2023-11-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邱娟

剪样、配色、粘贴、饰边……听障女孩小丽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脸上挂着纯朴的微笑,在安静的世界里专注制作着布艺贴画。不久前,她的作品出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非遗文创展销区,中外游客对这精妙的艺术创意爱不释手。

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探索“非遗传承+残疾人技能提升”新模式,依托辽阳钩织、抚顺布贴画、鞍山泥塑、凌源皮影等非遗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注重培育一批非遗文化传承人,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用劳动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惠残、助残,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这是今年国庆节期间沈阳故宫的爆款,供不应求,我为我们残疾人制作的非遗作品受欢迎感到开心。”在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贴画助残培训基地,非遗传承人李德海指着手中的布贴画自豪地表示。作为中国古老民间手工艺术之一,布贴画源自宫廷补绣,又俗称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李德海作为该项目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多年来深入挖掘满族文化,他创作的充满地域文化风情的系列作品深受大众欢迎,在多项大赛中获奖,并在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景区内展示销售。

为传承非遗技能,帮助残疾人就业,2021年,抚顺市残疾人联合会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贴画助残培训基地,李德海也将工作室搬进了基地,借着电商和短视频的热点,以直播方式展示残疾人布贴画手工制作全过程,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

一堆彩泥何以呈现出艺术灵动之姿?经过孤独症患者张桐霖的巧手,彩泥化为了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除泥塑外,张桐霖还在软陶、手工制作上展现出了一定的造诣。

在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帮助下,2022年,张桐霖的泥塑工作室正式成立。他用灵巧的双手和高超的技艺,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雷锋的形象,还获得了老红军余新元的高度赞扬,向大众传达了软陶、泥塑的独特魅力,也让鞍山泥塑非遗技艺得以精彩传承,还陆续带动了更多残疾人朋友从事泥塑工作,实现就业创收。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现场,观众被展馆内创意十足的非遗钩织作品《大美辽宁》吸引,这个作品的作者是残疾人“织女”沈小钰。

曾经的沈小钰,因身体原因与外界接触甚少,导致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但小钰的心底却无比渴望着能融入社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贴补家用。“美丽工坊”项目让在家待业的小钰实现了夙愿。通过辽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的免费培训,原本就心灵手巧的她很快上手了非遗钩织技艺,成为辽阳颢华公司“美丽工坊”的正式员工。

“《大美辽宁》由15朵大花和850朵小花组成。其中15朵大花寓意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残疾人,850朵小花是因为我国残疾人总数在8500万以上。花儿以玫瑰和向日葵为主,玫瑰花象征着咱‘美丽工坊’帮扶残疾人妇女就业的美好景象;向日葵有着‘朝着有太阳的方向努力生长’的寓意,激励我们残疾人应积极阳光,在各级残联组织的关爱下,努力生长,自强不息。”沈小钰自信地说出她的创作心声。

近年来,辽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大力推进省级残疾人电商就业培训基地运行,“美丽工坊”项目成功打造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电商模式,帮助残疾人成为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

今年“十一”假期,凌源市四官营子镇窝铺人家景区“张佐飞影韵皮影体验馆”迎来了一群来自喀左县的孩子,他们专程到这里开展皮影文化研学体验之旅,领略拥有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凌源皮影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人张佐飞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述着皮影的起源及历史文化、皮影的材质与制作方法等知识。在皮影艺术展馆的小型影窗前,孩子们按捺不住好奇,纷纷跑到后台学习如何操纵皮影,他们也学着将熟悉的动画人物搬到幕布之上,开始上演属于自己的“皮影专场”。

多年来,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支持残疾人发挥“传、帮、带”作用,号召首批“全国残疾人非遗工匠”张佐飞带动更多有志于学习皮影制作的残疾人加入其中,开展结对培训。自2019年成立凌源影韵文化产业公司以来,张佐飞依托凌源皮影资源,开发皮影工艺品、皮影体验产品及文创产品,通过多元化的非遗产品开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居家就业的方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收,培养更多皮影制作技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还将继续收集省内各个地区非遗文化资源,通过帮助和推动,引导更多残疾人进入辽宁的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中来,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在致富道路上共同进步。”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