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使命就是把西安鼓乐一代一代传下去……”近日,西安鼓乐东仓鼓乐社传承人赵筱民在陕西延安参加“‘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时这样说。作为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的组成部分,第十六届西安鼓乐艺术节暨西安鼓乐丝路星城巡演(延安站)在陕西延安大剧院精彩上演,精彩诠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的魅力。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灿烂的黄河文化滋养着陕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呈现绚烂多姿的面貌,而非遗也将黄河文化代代相传,铸就黄河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动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出台了《陕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成功举办中国非遗保护年会,陕西特色非遗精彩亮相中国—中亚峰会,成功创建陕北文化、羌族文化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黄河非遗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光彩绚丽。
构建人才平台,传承培训有着力
头戴战盔、身披战甲、手持长枪、阵前呼喊……近日,在陕西潼关县城关北区幼儿园内,一群小朋友在传承人老师的教导下一板一眼地学习陕西省级非遗项目“黄河古战船”表演。黄河古战船,是潼关古老的民俗表演节目,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被誉为“中华一绝”。
“潼关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搭建起技艺传承、传统文化润心的互动平台。”潼关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以“黄河古战船”这一非遗项目为例,不仅进校园进行展示展演,还转化为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特色课程。
11月12日至11月17日,陕西省非遗专干茯茶专题培训班暨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举办,来自全省各市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非遗保护中心的70余名专职干部参加了培训学习。
“传承是一份敬重、一份崇仰,是非遗保护永恒的主题。要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只有将非遗自身的优点充分弘扬,才能传承、创造出新的传奇。”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张智林说。
陕西省文化馆党总支副书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杜俊杰表示,举办黄河流域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就是要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更好地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传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陕西非遗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小朋友学习非遗项目“黄河古战船”表演 潼关县委宣传部供图
搭建交流平台,展示发展有支撑
“延安将以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的举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沿黄各省区和兄弟地市文化交流合作,携手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合力讲好黄河故事,共同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在“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上,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严汉平这样说。
黄河非遗大展举办期间,沿黄8省(区)、陕西12个地市以及延安13区县的百余项非遗齐聚延安金延安景区,青海的青稞酒传统酿造技艺、四川成都的银花丝制作技艺、河南的汝窑烧制技艺……展现着黄河非遗的多彩魅力。同时,在系列活动之一的“黄河非遗对话”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就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方式和陕西非遗活化等议题建言献策。
在陕西,为黄河非遗搭建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不少。就在非遗大展稍早前,“‘大地欢歌 非遗同行’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三地联盟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西安、渭南和咸阳分别举办。被誉为黄土高坡上“最早的摇滚”黄河老腔,以及眉户曲子、合阳提线木偶等非遗项目,联袂展示了3个城市的地域特色,让群众共享保护成果。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晓燕表示,陕西非遗保护利用成效融入全省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为万亿级文旅产业建设,讲好陕西故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陕西将进一步搭建起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更多的交流互鉴机会,在思想碰撞和交流共享中为黄河流域非遗融合创新发展带来更多赋能、增添更大力量,全面扩大黄河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