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山东>

新闻聚焦

山东乳山:聚文化“两创”之力 助乡村基层治理

2023-12-21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邱娟


  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重信守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元素融入乡村治理新实践,用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推动乡村德治最持久的力量。

  坚持“信用赋能”,拓宽乡村治理的“广度”。

  “超市里东西很实用,‘美德信用积分’兑换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还能逐步提升信用等级。”在诸往镇岳家村的信用超市里,村民岳立付抱着一摞兑换的物品说道,表示还会和家人继续参与村里组织的实践活动。

  为推动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融合,乳山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入手,采用“信用+志愿服务”,主动探索取消农村保洁员制度,将农村保洁专项经费变为文明实践基金,实现由“保洁黄马甲”到“志愿红马甲”的转变。目前全市已有1/4的行政村取消或减少保洁员。

  乳山不断创新信用惠民举措,做好“信用+”结合文章。为破解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吃饭难题,实行“信用+暖心食堂”互助养老模式,通过老人主动“换”积分、子女帮忙“赚”积分、百姓积极“挣”积分、特殊群体“保”积分等方式,让乡村治理在温暖中升华。目前,全市已建成“暖心食堂”153处,有效解决了3300多名农村老人“一餐热饭”的难题。

乳山市南黄镇院后村为老人制作的互助养老手册

  坚持“美德加持”,增加乡村治理的“厚度”。

  近年来,大孤山镇每年组织开展“孝德家庭”“孝德标兵”等评选活动,让仁爱孝悌、勤俭节约、以德治家的孝德文化在群众中落地生根。

  这是乳山充分发挥德治教化引领作用的一个缩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乳山构建覆盖广泛、方便群众的阵地网络,广泛开设“胡同课堂”“大喇叭课堂”,将村规民约编排成文艺节目,融入文化墙建设,“大道理”转化为“地方话”,“村言村语”引领规范生产生活,更好地发挥乡村治理中的“软法”作用。

乳山市通过“大喇叭课堂”开展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宣讲

  乳山还创树了“鲜花送文明”品牌,连续15年通过“你做好事,我送鲜花”的方式,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把凡人善举的力量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凝聚乡村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截至目前,全市1200余名“文明之星”脱颖而出,其中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评山东省道德模范,13个典型入选“中国好人榜”、101个典型入选“山东好人榜”。

  坚持“家风涵养”,提升乡村治理的“温度”。

  让有德者的“无形之德”转化为“有形之得”,让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乡村的每个角落,在探索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实践中,乳山市正以春风化雨之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厚植道德沃土、筑牢文明高地。

  乳山先后出台《家风家训建设活动实施意见》,征集出版《全市优秀家训建设指导手册》,采取“集训、议训、展训、传训”等方式开展家风家训建设,深入实施“千户家风家训示范工程”,组织千户示范家庭在文明实践家庭站开展“议家训 话家风”“讲述训言背后的故事”主题宣讲,创新打造“于英沂”农村家庭家训文化陈列馆,带动全市约2万个家庭以墙绘、牌匾、镌刻、摆台、挂毯、“全家福”照片等方式展家训,用家风家训的力量夯实乡村治理格局的家庭基础。

于英沂在家庭文化陈列馆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多年来,乳山涌现出一大批在家风村风乡风方面的典型代表,比如,革命战争年代胶东育儿所300多名红色乳娘无私哺育和抚养1223名革命后代,95岁老党员邵本道将省吃俭用攒下的45.5万元积蓄毫无保留地捐献给组织,全国文明家庭隋书良、邓玉玲家庭军人一心装满国、军嫂一手撑起家,等等,这些故事影响了一代代的乳山人,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如今,好口碑、好家风已成为乳山村民的“最贵抵押物”,道德评判等外在约束力逐渐转化为提升村民道德水平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助推乳山市的乡风文明进步。(宋晓宁 乔忠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