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湖北襄阳:文旅新空间“处处生花”

2024-01-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邱娟


读者在城市书房阅读 受访者供图

在城市书房品味书香,在民间文化收藏馆与历史对话,在文化驿站汲取精神营养……不久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3年度湖北省文旅新空间培育机制创新案例,湖北襄阳“多元融合创新发展,让襄阳文旅公共服务新空间‘处处生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襄阳持续培育一批主客共享的文旅公共服务新空间,着力构建襄阳多元开放、多点联动的文旅融合新格局。走进襄阳市樊城区汉江北路的建设汉江创意园,抵达园区8号楼一楼的创意书房,在白色和原木色装饰营造出的安静、温馨环境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宁静。这是一家数字化书房,藏书量约3000册,包括中外文学、健康养生、旅游摄影、服饰美容等。书房采用无人值守方式,市民凭身份证、电子借阅证、实体借书证、微信二维码证等任一凭证或刷脸进入,通过“i襄阳”免费开通电子借阅功能,即可在自助借还设备端进行自助借阅。“书房不仅环境好,可供借阅的书籍也多,还能和襄阳市图书馆及其所属分馆通借通还。”家住附近的彭先生从创意书房开放之日起,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书房选址设计、空间营造和日常管理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共建”模式,全市已建成开放18家城市书房。此外,襄阳高新区选址政务服务大厅、产业园区、创业中心,建设集休憩、阅读、讲座、展览、多媒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家“文化驿站”,精准服务市民和特色产业。

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以政府为主导,民间文化收藏馆则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在襄阳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李家染坊村,有一座汽车博物馆,收藏了从1955年至2010年生产的国内外汽车75辆。2018年,李家染坊村改造几栋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以手工染布、磨豆腐等项目为载体发展乡村游。此时,一位在陕西西安工作退休的“老村民”打来电话,想将自己收藏的75辆老式汽车捐给村里,希望为家乡旅游贡献一份力量,于是便有了汽车博物馆。“汽车博物馆建成后,立即成为网红打卡点。”李家染坊村村支部书记刘红表示,该村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保康县扁洞河村农家乐民俗馆陈列着老旧的犁耙、背篓等生产生活用具200余件;南漳县便河村凤山书院摆设剪纸、装裱等180余件;老河口西关村汉江奇石博物馆内收藏了宝玉石、化石、矿物晶体等万余枚……2022年和2023年,襄阳连续开展民间文化收藏馆培育工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旅新空间建设,命名两批共26家民间文化收藏馆。这些民间文化收藏馆分布于社区、乡村、景区景点,坚持免费开放,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所在地的文旅消费。

2023年11月,襄阳新评定了10个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及企业开展非遗保护和传习活动,进一步扩展了文旅公共服务新空间规模。

对文物古建筑的活化利用,让群众身边有了更多小型文博空间。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小江西会馆”位于襄阳市樊城区陈老巷以东的汉江边,由江西商人在清代晚期修建,是江西客商堆放货物和临时休息的地方。去年8月,襄阳采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物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引市级非遗项目“李氏漆器髹饰技艺”入驻“小江西会馆”,襄阳传统漆器民间博物馆由此应运而生。该博物馆馆长、李氏漆器髹饰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隗鹏介绍,将以襄阳本土漆艺为依托,将不同地区、不同工艺的漆器制品进行汇总和展陈,建设一座集漆文化宣传、漆器制作、漆艺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交流空间,让市民游客直观接触和了解漆艺这一优秀文化瑰宝。

除襄阳传统漆器民间博物馆之外,襄阳还在推进单家祠堂、襄王府、仲宣楼、长门4处文物保护单位陈列布展项目。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推进文旅公共服务新空间建设,让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走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