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是学术文化成果的重要记录形式之一,也是知识和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我国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出版640余万种图书,并以每年近30万种的速度增长,其中学术图书占有很大比例。学术图书作为研究成果最主要的类型之一,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然而,种类繁多、出版质量良莠不齐也是当下图书出版中的突出问题。学术图书与大众文化类图书的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差别,购买量、借阅量等数据无法充分反映受众面窄、销量不高的专业类学术图书的质量与价值。因此,构建学术图书评价体系,帮助读者选择优质专业图书、帮助出版单位评估此类图书的社会效益、助力学术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提高出版质量,是出版领域的长期需求。
一、《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中国知网研制的《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以下简称《图书引评库》),对1949年至今在中国大陆出版的640万余册图书的被引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从学术影响力角度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图书评价体系。
《图书引评库》书目数据来自中国版本图书馆,全面准确收录了我国已出版图书的书目信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被引数据来自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依托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全文数据库资源,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工流水线和技术经验,引证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把控,各项统计数据源完整率达到98%以上,正确率达到99%以上,确保了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图书引评库》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建立了由22个一级学科和341个二级学科组成的图书学科分类体系。此外,根据图书内容特点,还将图书分为译著、年鉴、古籍、工具书、标准、报告、文艺作品、普及读物、中小学教材与教辅资料、国内学术著作10类,以便进行分类评价。为了反映一种图书的总体影响力,《图书引评库》还对图书(年鉴、报告除外)的版次/卷册进行合并,以书名、责任者、出版单位相同为标识,汇总统计同一种图书多个版次的被引频次。
《图书引评库》动态更新图书的引证情况,有效揭示了每一种图书的学术影响力,有利于指导图书馆采购图书、优化馆藏、剔旧补新,节约采购经费和空间,提升读者服务水平;也有利于科研绩效评价中对学术专著的学术影响力开展评价,为代表作遴选提供定量数据参考;还有利于出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对出版物开展质量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不断提高出版物的内容质量。
为了反映各出版单位的学科定位及学科影响力,《图书引评库》在图书评价基础上开展了对出版单位的学术影响力评价。课题组统计了我国584家图书出版单位所出版的各学科图书数量、被引频次和学科H指数。根据各出版单位的学科H指数选取排名前50的出版单位,若出版单位学科H指数相同,则在学科H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再按总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若总被引频次亦相同,则再按被引图书数量降序排列。附表列出了各学科图书的核心出版单位TOP5。
二、《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
基于《图书引评库》的图书引证数据,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制了《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发布了5万余种高被引图书榜单,分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6卷出版。
《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2022年版)的遴选对象是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640余万种图书,遴选指标为2018—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1472万篇期刊论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6万篇学位论文)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49万篇会议论文)的引用频次(以下简称5年被引频次)。遴选原则及方法如下:
1.同类相比原则: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图书划分为334个学科进行分组评价,遴选5年被引频次学科排名前5%或10%的图书(理、工、农、医类图书遴选前10%,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类图书遴选前5%)。
2.版次合并原则:以同书名、同责任者、同出版单位为标识进行版本合并,汇总统计同一种图书多个版次的被引频次,立足于出版物内容本质,使被引频次更准确地反映同一种出版物的总体影响力。
3.按年分组遴选原则:对出版时间5年以上的图书与5年以内的图书进行分组评价,前者出版时间较长,被引频次趋于稳定,采用“分学科”的方式分组遴选高被引图书;后者出版时间较短,被引频次还在高速增长过程中,采用“分年+分学科”的方式分组遴选高被引图书。这种方式既可以遴选出经典长效图书,又展示了优秀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