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出版发行>

出版发行

观众帮博物馆纠错凸显文字无小事

2024-01-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邱娟

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2023年年底试开放,已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近日,多名观众参观展览后,在自媒体账号吐槽展览中存在多处错误。该馆在微信公众号发布《请您来挑错!》,文中提到对大家指出的和自查出来的错误已全部进行了纠正。

博物馆的坦诚态度值得赞许,但暴露的问题也应引起社会各界对语言文字重要性的进一步重视。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无论图书、报刊、影视剧,还是展览、展会,都是面向读者、观众传播知识思想文化,要以零差错为质量追求,如果等到被“咬文嚼字”为时已晚。比如,展板将陕西“泾阳”写成“径阳”、“秦国”写成“泰国”、“蟠螭纹”写成“蟠魑纹”;介绍“皇帝制度”时,将袁世凯也列入皇帝名单……可见不全是文博领域的专业知识,很多都是基础的文字、常识错误。对语言文字内容的把关,一字一句都要细致严谨,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放过。每一道经手人都要精耕专业,以工匠精神做好文化阵地的螺丝钉。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语言文字是最基础的符号。展现的内容再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也是读者、观众看到的第一眼。类似展览中的问题不是个例,对语言文字把关失守,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同时也损伤了自己的公信力。新闻出版单位更应该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框架下,参照行业通行的标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为全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