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网>出版发行>

出版发行

“图书馆+博物馆”探索诗词传播新模式

2024-01-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邱娟


▲中华诗词博物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词创作故事

博物馆与图书馆牵手共建是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展品丰富、展陈新颖的博物馆与图书馆合作展览。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典籍博览交流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上,就有专家提出档案馆、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之间应打破馆际、行业资源壁垒,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历史,探索中华文脉。

据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国内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相关单位都在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图书馆开设典籍类、文献类博物馆的风潮逐渐流行。

2023年12月26日,由首都图书馆与中华诗词学会联合打造的中华诗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希望用博物馆展示中华诗词这种形式进一步推动大众读诗词、懂诗词、爱诗词。”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介绍,今后双方将共享资源优势,以拓展服务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成效为重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模式,将“文献”和“文博”叠加赋能,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

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机构,但它们都承担着传承和弘扬文化的责任。图书馆通常以文献为载体,收集、整理和传播各类书籍和文献资料;而博物馆则以陈列和展览来展示文化遗产。“图书馆+博物馆”的模式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通过展品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

据了解,中华诗词博物馆占地约1000平方米,是以展示、教育、研究为目的,集中传递中华传统诗词文化、历史、艺术的综合性场所,以时间顺序展示由先秦两汉至当代诗词文化的发展脉络。依托首都图书馆这座知识宝库,博物馆采取了数字技术等新型表现形式,配套投影、互动画屏等多媒体展示设备,设置《饮中八仙歌》沉浸式体验空间、诗词主题人机挑战等互动项目。其中,《饮中八仙歌》沉浸式体验以数字影像的形式,展现了大唐盛世风景,介绍了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8位诗人的作品,受到青少年观众的广泛好评。

近年来,图书馆的角色逐渐从传统的资料存储场所转变为多元化的学习与创新中心。为了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首都图书馆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推动文献资源共享与传播跨界合作。

“希望中华诗词博物馆成为诗词文化传承传播的打卡地、新坐标,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观众和古人联结起来,爱上诗词,读懂中国。”首都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博表示,首都图书馆今后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文献整理、归纳提炼、展陈互动、数字化呈现等方式盘活诗词文献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性方式融入图书馆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服务。首都图书馆将陆续推出数字文化IP,加快研发数字文化产品,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扩大文献与当代生活的接触面。